在峙浪乡派台村新汪江屯的田间、路边,两位70余岁的老人拿着扫把或者铲子清理本屯公共卫生,这一场景早已为人熟悉。每当村委号召新汪江屯的村民打扫卫生,两位老人总是二话不说,拿起工具就开始干活。几十年来,他们风雨无阻,默默坚守,为新汪江屯获得自治区美丽乡村绿色村屯称号作贡献。
两位老人是一对夫妻,农民只是他们其中的一个身份,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引以为豪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党员。两位老人都出生于1948年,18岁结婚后,丈夫去了云南高炮部队当兵,妻子则留在村里担任生产队的妇女队长。三年后,丈夫光荣退伍回村,夫妻团聚时,两人都完成了从群众到中共党员的身份蜕变,从此两人心中多了一份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情怀。这对老夫妻的名字叫罗龙昌和李月兰。他们经常说:“作为共产党员,希望能为村里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先入“伍”后入“党”。罗龙昌老人常常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做过最无悔的事就是参军入伍,最光荣的事就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9年,为响应当地政府的征兵号召,罗龙昌放下手中的农具,参军入伍去了云南。在部队的军旅生活虽然艰苦,但从小吃惯苦的罗龙昌从不把辛苦挂在嘴边,他还时常关心鼓舞战友,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为集体荣誉而战。由于表现优秀,入伍仅一年,罗龙昌就在部队入了党。退伍回村后,他罗龙昌担任村干部,积极宣传党的各项农村惠民政策,紧密团结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为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卸下村干部职务后,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没有忘记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一直关心本村的发展。
妇女撑起半边天。李月兰老人总是挂着慈祥的笑容,眼睛显得炯炯有神,虽已是七旬老人,但李月兰与同龄老人相比显得格外的精神矍铄,既亲切又有活力。“我这人闲不住,总喜欢找点事情来做!”这是李月兰常挂在嘴边的话。可能也正是她这样的性格,才使得本屯的邻里乡亲都亲切地称她为“李大姐”和“李大妈”。在丈夫罗龙昌去云南当兵的几年里,李月兰并不满足于自己在家带孩子务农的生活,她积极参与本村的公共事务,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最终成功当选为本生产队的妇女队长。在担任生产队妇女队长期间,对待群众,她善良热情,是群众的“贴心人”;对待工作,她坚持原则,满腔热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她在罗龙昌在部队成为正式党员后,也成为了本村的预备党员,入党时间仅相隔一年。
如今,两位老人已是74岁高龄,记忆力不太好,过往的许多事情已经记不太清了,但一提起当年入党的往事,总是难掩自豪之情。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