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国家民委印发《关于命名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的决定》,共命名248个地方和单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有效期5年。我区14个地区和单位榜上有名,其中,示范市4个、示范县(区)4个、示范乡镇1个、示范单位2个、示范社区1个、示范学校2个。截至目前,我区共有91个地区和单位获过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区示范单位命名。
近年来,我区各地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围绕中心、彰显特色、重在实效,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成果,有力维护我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
各示范区示范单位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梧州市多领域开展粤桂省际共融共建,打造六堡茶千亿元产业,推动各族人民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防城港市构建“海边山党旗红”党建品牌,持续打造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和沿海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打造京族整族率先迈向共同富裕典范;河池市建成我国第一家省际边界六县联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促进桂黔两地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崇左市立足“边”的实际,打造千里边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和“八个一批”宣教品牌,推动兴边富民行动、“百企入边”、“民营企业进边疆”、国旗工程、“党旗耀边关”。柳州市柳南区开创“红石榴促百强”柳南模式,打造“四大亮点”和生动多元、覆盖广泛的“红石榴精彩柳南”品牌系列;贺州市八步区围绕“一条主线”,以“共塑、共筑、共创、共促、共护、共强”为抓手,夯实“六大基础”,持续深入开展创建工作;河池市南丹县做实易地搬迁安置点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文章,实现“五大转变”,成为体现新时代党的民族政策成功实践的典范;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六抓六促”为抓手,实现“六个推动”,践行“六个同心”,有形有感有效推进创建工作;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立足侨情,以侨为桥,以“十个一”创建模式为抓手,打造“幸福侨港”民族团结进步品牌;国家税务总局融水苗族自治县税务局形成“1+2+3+4+N”创建思路,建成“一厅一馆一廊一坪”新载体,树立“山融融 水苗苗”税费服务品牌和“蓝水滴”青年志愿服务品牌,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税费服务暖人心”的氛围;钦州市钦北区大寺法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司法教育实践站和民族团结巡回法庭为抓手,以全覆盖式便民司法服务体系积极回应群众司法新期待;南宁市兴宁区民生街道望仙坡社区通过“联网、联帮、联建、联抓、联办”的“五联”工作方法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工作。南宁市明秀小学积极探索多元化、立体型的民族团结教育模式,通过和铸、和享、和美、和谐、和融、和合“大明秀”新思路,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建立壮锦(瑶绣)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和建立民族烹饪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