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民族古文字的研究整理,进一步扩充编码字符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把握相关国际标准制定主动权,是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重点任务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民宗委认真履职尽责,扎实推进古壮字的信息处理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一是推动古壮字进入“中华字库工程”第18包“少数民族文字搜集与整理”,共收录古壮字7351字。2013年,古壮字被纳入国际标准制定。有1000多个古壮字成为国际标准ISO/IEC10646《信息技术通用编码字符集》的一部分,并且可以在主流桌面系统和移动系统等操作系统上使用,大大提升古壮字的信息化程度。2020年,符合国际标准的“壮字属性表-7351字”通过了中华字库总体组的成果核查。
二是组织研发“古壮字信息处理系统”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建设的字库已收录一万多个古壮字,这些珍贵的文字资源不仅丰富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宝库,更被列入全国少数民族古籍亮点工作,成为重点培育的项目之一,在业界得到率先实施。2022年,对“古壮字信息处理系统”进行了优化和升级,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近5000字的收录和编码,使系统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全面。该系统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实现古壮字录入、释义、检索等一系列功能,为广大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古壮字处理平台。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古壮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为学术界和文化界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建成首期“中华古壮字古籍库”资源库。该库是依托古壮字古籍搜集、整理、研究成果而开发的同步数据库,收录珍稀古壮字古籍1000册,集数字化古籍底本、古壮字在线字典、古壮字虚拟课堂、古壮字古籍整理与出版人才库等于一体,支持古壮字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录入、展示和检索等,并提供古壮字古籍征集、线上交流等延伸功能,实现古壮字相关多种资源类型的融合呈现。
四是完成“那蛙古壮字输入法”研发并试运行。该输入法置于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出版平台,是面向社会的免费工具。其收录古壮字常见字和字符一万多个,实现古壮字在常见文字编辑软件中输入及显示,输入法字库随着古壮字古籍整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同步更新,满足社会各界研究、应用的需要。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