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右江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党建为引领,把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乡村振兴“形、实、魂、人”建设紧密结合,积极与百色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共创共建共享。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社区1个、模范个人2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模范集体3个、模范个人2人;百色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8个、先进(模范)集体6个、先进(模范)个人19人。
抓好“十进”工作,构筑民族团结进步之“形”。构筑好区、乡、村三级联动的创建工作网络,实现机关、乡镇、村创建覆盖100%。开展“微宣讲”、传统美食评比、传统手工艺展示、书画才艺比赛等活动,采取“368石榴籽”工程、新编“卧尔兹”巡回演讲、爱心义诊、同心文化载体建设、发放手册等形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进社区(村)、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警营、进安置点、进景区、进家庭。目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单位66家、学校58所、乡镇(街道)9个、安置点2个、景区2家,发放宣传手册10000余份。
实施“八大工程”,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之“实”。聚焦“经济发展、示范带动、民生保障、文化传承、生态文明、产业融合、民族关系、创新发展”八方面,打造文明社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十三五”期间,筹措1.5亿元完善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495万元,实施少数民族发展项目59个,全区各族群众饮水、交通、用电、产业等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全区经济实力不断攀升;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4.5%以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5.69%、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获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6个、保护名录8个;2020年来,清运农村生活垃圾58833.9吨;2020年群众安全满意度居广西第一。
深化“三个推动”,铸牢民族团结进步之“魂”。依托百色起义纪念馆、粤东会馆、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新老三篇红色资源优势,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挖掘9个乡镇(街道)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培育“一乡一特色”品牌,推动各民族传统文化百花齐放;以“古城恢复·红城提升”等工程为契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截至12月底,成功打造大楞乡壮族岑王庙会等特色品牌9个;建成老乡家园易地扶贫安置点、福禄村等同心文化载体8个,民族之家17个。
培育“两支队伍”,充实民族团结进步之“人”。注重队伍建设,实施少数民族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以换届选举为契机,鼓励少数民族群众竞选村干,壮大民族家园建设力量。近年来,共开设各类干部培训班62期,其中,少数民族干部参训率达70%,配备少数民族科级干部431人,占科级干部总数77.3%;2021年新任村(社区)“两委”少数民族干部495人,占总数38.82%。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