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凭祥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服务群众,以加强科普能力为重点,以科普创新为导向,广覆盖重实效,扎实推进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不断筑牢群众科学素质基础,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边疆地区民族团结贡献科普力量。
一是发挥资源优势,提升科普生产能力。近年来,凭祥市委、市政府秉承科技兴市的理念,紧紧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契机,成功引进良维科技(世界)、三诺电子科技、盐津铺子、广东和盛堂等一批国内外影响力大,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通过高科技企业的辐射带动,吸引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聚集凭祥,在解决当地广大群众的就业的同时,通过企业的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群众的科学素养。
二是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科普带动增收。凭祥市共建立各级农业示范园区83个(其中自治区级2个,县级5个,乡级32个,村级44个),并以示范园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科学发展水平,通过特色农业产业园的辐射带动群众增收。抓住凭祥市作为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指定的农业对外合作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试点县的契机,全力推动“示范区”建设实现大跨越。充分发挥凭祥作为边境国门联系东盟广泛的优势,通过四季恋歌、燕语莺歌、华夏龟谷、吉美梁山、茶斗飘香等农业示范基地,大量引进国外优良农业品质13类,试种面积达2500亩,试验示范养殖达1000亩,成功在四季恋歌实现全自动化的农业喷灌管理系统。推动研发“凭祥市兴边富民农商共享物联网平台”和“凭祥农厨速链菜篮子工程系统平台”管理系统。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建成总投资2亿元的全区最大的鳗鱼养殖基地,并已投放300万尾价值2400万元的鱼苗;年出栏7000头生猪基地已投入运营,另两家生猪年出栏2万头的企业在有序建设中;建成华夏龟谷龟鳖养殖基地,龟鳖产值将达2亿元。促进了建立养殖、种植、加工等科普示范基地,广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使民族地区群众增产增收,也增强了群众科技兴农的意识,主动学习科普知识的意愿进一步增强。
三是坚持示范引领,树立科普特色品牌。凭祥市民族科普工作队在上石镇练江村建立了集教育、培训、示范基地为一体的民族科普示范点。科普示范村积极探索民族科普模式,深受各族干部群众欢迎。凭祥市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积极组织实施“少数民族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壮乡科普媒体宣传”等项目,受益群众3500人,现已成为凭祥科普品牌。
四是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科普服务水平。凭祥市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人次2500多人;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建立培训示范村(上石社区、练江村)2个、学员800余名;开展“八桂先锋行百万农村党员大培训”,累计培训农民1500人次。实施《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计划》,以农民工业余学校、流动夜校、培训基地为载体,对农民工进行劳动技能等培训。通过技术培训,使群众掌握更多的先进实用知识和技能,如夏石镇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采取多种形式,对群众进行年桔、火龙果以及石龟养殖等生产技术培训,培训群众1500多人次。
五是突出区域特色,创新科普工作方法。注重结合当地民族风俗,实现科普教育工作与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把“十月科普大行动”、“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等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与 “三月三”、“歌坡节”等壮族节日活动相结合,实现科普宣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既别具民族特色,又喜闻乐见;在青少年工作室建立壮族民间手工艺术工作室,开设民族刺绣制作等学习培训班,聘请壮族民间老艺人为指导老师向青少年学生传授制作等工艺技术制作,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在市一中开设书法、剪纸、天琴、射弩、壮族山歌等培训班,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增长学生民族科学文化知识,弘扬和传承壮族民间优秀的传统工艺和文化。
六是开展双语科普,推动科普深入群众。2019年秋季学期起,以凭祥镇、上石镇中心小学,练江小学作为第一批壮汉双语试点学校,开展壮汉双语教育。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启动教育信息化试点,以市一小、市三小两个城区学校作为主校区,向17个村屯教学点辐射,实现双语和谐推动“科普进学校”;扎实开展科普下乡,科技兴农活动,市民族宗教服务中心、农业、科协等部门近年来,主动聘请具有双语特长的科技员深入基层群众在田间地头用双语向广大农业种养技术,使用本地壮语进行产业技术培训,解答群众生产生活难题;为夏石镇白马小学、上石镇板旺小学等边境偏远村小送去科学知识,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等500多人次。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