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平果市以民族团结进步专项绩效考评为导向,以考核为抓手,突出过程管理,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机制的杠杆作用,有效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蓬勃发展,实现了新突破。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实现全覆盖。平果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项绩效工作为抓手,以典型引路,全市掀起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工作的热潮,创建活动实现了全覆盖,其中进机关205个,进乡镇12个,进村(社区)181个,进学校32个,进企业3个,进宗教活动场所2个,进景区3个,进家庭2000多户。各乡镇、各单位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和方式,紧贴民生、服务群众,涌现出了一大批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示范典型。截至目前,全市各地已培育“十进”示范典型72个,全面覆盖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宗教活动场所、军警营、易地扶贫安置点、景区、家庭等,发挥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创建内容更加充实、活动更加丰富,打开了平果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局面。
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壮族嘹歌博物馆”、“平果市民族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民族文化传承基地,进一步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保护、开发。目前全市有103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录入各级文化主管部门数据库,有《壮族嘹歌》、《壮族踩花灯》等9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列入国家、自治区、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积极支持和组织各民族文艺家积极参加各级展(赛)交流活动,一批高水平有影响的艺术作品,入展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专业展(赛)事。广西首届现代刻字展,全区共展出刻字作品110件,平果入展14件,其中优秀奖全区仅评出10件,平果市就占了4件,其中农逵桂砚作品《壮族三月三》荣获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各族艺术家在开展文艺创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文艺交流和志愿服务活动。每年组织各民族文艺志愿者深入到各个乡镇开展送福送春联、文艺汇演等活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文明和谐、万民同乐、喜庆热烈的节日氛围,进一步提升了民族文化影响力和凝聚力,促进了民族团结。
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该市深入持续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一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遍及乡镇村、单位的“新时代文明讲习所”作用,组织开展各类宣讲、报告会、讲座、文艺演出、体育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做好社会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二是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深入挖掘当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利用革命烈士陵园、邓公山纪念园、三层岗革命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师生、群众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根基。三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组织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进村社区”活动、“壮族嘹歌进基层”活动和“我们的节日”传统节庆活动,宣传中华传统民族文化,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融合发展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促进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