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隆林各族自治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决贯彻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以争创民族团结进步品牌为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维护民族地区繁荣稳定,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有序开展、阔步向前。
一、优化工作布局,打造精品示范建设。该县创建办通过走访调研,结合16个乡(镇)区位特点,着力打造“一区、两轴、三带”工作新格局。“一区”即:以德峨、蛇场、猪场为主线的民族团结进步同心示范核心区。“两轴”即:以新州、者浪为主线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示范轴;平班、沙梨为主线的民族团结进步优秀品质示范轴。“三带”即:以天生桥、革步、金钟山为主线的库区移民团结进步示范带;以隆或、介廷、岩茶、克长为主线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以桠杈、者保为主线的桂黔民族融合示范带。以5个世居民族传统节庆、打造民族文化活动传习基地等载体,着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打造区域民族文化特色品牌。
二、提升创建业力,实现创建全覆盖。为深入推进该县创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该县积极与市民宗委沟通对接,全力落实创建业务培训事项。4月12日,该县邀请了百色市民宗委政法科负责人就2022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进行业务培训,为隆林今后的创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该县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扎实推进进机关(单位)突出做表率,进企业(园区)突出聚合力,进乡(镇)突出强服务,进社区(村)突出连民心,进学校突出育德才,进宗教活动场所突出促和谐,进连队(军警营)突出鱼水情,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突出惠民生,进家庭突出树美德的“八进”创建模式,示范创建工作拓展延伸到全县每个角落。全县共有67个机关单位、2家企业(国有企业)、16个乡镇(街道)、180个行政村(社区)、100所学校、1个宗教活动场所、1个军警营队、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基本实现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全覆盖全领域的目标。着力创建全区民族团结示范县“隆林品牌”。
三、聚焦宣传重点,形成共创共建的浓厚氛围。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盯“知晓率和满意度不低于90%”的底线目标,从四个方面抓好氛围营造。一是新闻报道宣传。截至目前,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关工作报道在国家级、自治区、市级等各类新闻媒体宣传共72篇。二是开展宣传月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宣传月活动,加大宣传民族团结思想,切实提高了各民族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三是社会宣传。制定宣传方案,在县城主干道等醒目位置制作大幅广告牌和宣传标语,指导各乡(镇)、县直各单位通过制作宣传版报、播放LED屏等宣传广告等积极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四是积极推进“同心文化载体”建设。积极主动、科学规划、精心设计,高质量推动“同心文化载体”项目建设,打造民族文化宣传新天地。截至目前,该县因地制宜采取升级改造、配套建设等方式,精心设计,打造德峨镇同心文化广场、隆林鹤城新区同心文化广场和隆林民族实验小学、隆林中学4个“同心文化载体”。同时,在后龙山公园设置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宣传长廊、设置宣传网红打卡点等。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四、紧盯测评指标,强化督导抓好落实。该县创建办对照21条108项测评指标,深入33个创建单位开展点对点督导,提出50条整改措施,并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挂图作战、查缺补漏、清单管理、逐一销号,引导该县“十进”牵头单位,严格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职,既要“照单办事”抓好本单位的工作,也要统筹、督促、指导各部门、各系统、各领域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已命名示范单位、教育基地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县创建工作真正实起来、紧起来、快起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