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丹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成功创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基础上,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守正创新、全方位发力,以“四强化”为抓手,奋力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
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增强创建活动“内动力”。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纳入全县(五个创建)统筹推动,并列入全县专项绩效考评内容,组建由县委政府党政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县直各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指挥部。在机制、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增强创建活动内生动力,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强化主题宣传,全力营造创建活动“软实力”。积极整合资源,强化宣传载体,在辖区内积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机关(单位)、进乡镇、进村屯(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园区)、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警营和社会组织等“七进”活动,以主题深度点击,创新推进“7+N”创建宣传模式,讲好南丹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传播南丹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为全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强化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创建活动“硬实力”。用好用活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造福各族群众。几年来,南丹县共争取到少数民族发展千万余元,建成项目二十余个,覆盖全县少数民族聚居区,受惠群众达5万余人,为助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作出积极贡献。
强化品牌打造,着力塑造创建活动“外形象”。一是打造县域发展强力振兴品牌。以争创“中国西部百强县”为契机,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避暑旅游度假区,不断擦亮“南国避暑胜地·世界白裤瑶乡”旅游品牌,力争到2025年实现旅游消费突破100亿元。成为“率先整县脱贫摘帽、率先衔接乡村振兴、率先实践共同富裕”的排头兵,打造西南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二是打造少数民族赶超振兴品牌。依托“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旅游开发等项目,打造农旅融合的民族特色村寨,开发民族旅游,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精品,打造少数民族赶超振兴样板区。三是打造跨省联建协同振兴品牌。继续深化黔桂边境各民族交流合作,与荔波县结为旅游联盟,共同建设“南丹—荔波世界白裤瑶乡旅游景区”和跨省旅游廊道,桂黔边界“民俗风情游+山水风光游”双品牌,共同打造“黔桂跨省旅游示范区”,通过发展带动,推动各民族均衡发展,让各民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缔结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