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流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为主线,四举措全面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工作。
“明”主线,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共建格局。创建工作以“三到位”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政治素养提升到位。北流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动。二是组织领导落实到位。北流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区、玉林市统战部长会议精神和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工作方案;每年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研究部署民族工作会议6次以上;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政治巡察、领导干部考核、专项绩效考评内容。三是人财物力保障到位。完善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和民族工作领导小组,解决执法主体资格,增加3个编制。连续3年安排经费100多万元支持创建工作。
“新”举措,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格局。多渠道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防范民族风险。一是制定工作机制,联动部门根据各自实际创新开展创建,形成人人为创建的良好局面,打造创建工作“北流模式”。二是打造覆盖全市的宣传阵地。因地制宜建设民族小广场、同心文化广场25个;在城区各大路口和市内人口密集地方设置了6块大型宣传牌;通过电视台、抖音号、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不定期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每月播放2场“民族团结•身边的故事”;利用电商网络建立了3个北流民族特色产品展销基地,每年销售产品达5亿多元;在人口集中的广场公园建设了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公园。三是建立机制防风险。建立“市、镇、村、网格员”四级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防范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处置网上网下风险问题。四是加强督查指导创建。定期深入基层指导开展创建,协调解决创建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统筹推进、总结北流经验。
“强”措施,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推动格局。一是强化民族政策宣传。连续3年举办“民族团结杯”气排球赛、大型联欢活动和文艺晚会、文化艺术节、九月九徒步登高节,发放2万册《应知应会手册》、悬挂横幅500多条、出版背景板300版、发送短信10万多条等。二是强化民族文化传承。利用北流历史名人如国学大师陈柱,烈士李明瑞、俞作豫的故居或纪念馆等建设了10个民族史馆,在陶瓷企业建设5家民族陶瓷展馆。三是强化示范载体建设。通过整合场地、资金、资源,成功打造了北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从娃娃抓起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传承、民族科技创新、各民族和谐融合、红色教育实践、民主管理、各民族就业培训及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等十大示范基地。四是强化宣教平台打造。建设4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公园),举办一些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创建。
“实”成效,促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格局。一是创建“十进”持续推进。在“七进”基础上,延伸进景区、进家庭、进公园,全市共有54个单位开展了创建,助推北流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 ;财政收入完成30.42亿元,增长1.39%,总量连续6年稳居全区各县(市)第一,成为广西唯一连续5年蝉联“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的县市。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从娃娃抓起取得实效。全市123间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举办征文、讲故事和板报、书法漫画等活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根植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