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共有19家单位荣誉登榜。近年来,崇左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培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示范新典型。
一、注重持久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出“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深入人心”的宣传理念,整合多方资源,通力协作,一改以往一场演出“一阵风”的常规做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联合崇左广播电视台、左江日报社、妇联、共青团、壮族博物馆等单位共同开展“壮族三月三”等民族节庆线上系列活动,同时组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示范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及时更新民族工作相关标语标识,树立大型标语广告牌、制作民族工作宣传墙,更新全市各类民族工作宣传标语,让传承和宣传民族文化更入心入脑,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走进生活、贴近群众,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创建工作呈现了你追我赶、示范带动的良好态势。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全市共有130个单位申报,比去年增加32个,其中机关类单位申报31个,创建质量为历年最高,范围最广。
二、注重点面结合,找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切入点”
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创建工作格局。在创建内容上,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央关于民族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在创建范围上,坚持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等“六进”要求,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创建方式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建工作的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离不开先进典型的支撑、带动。深入实地考察、探索先进典型的发掘、培养。同时统筹做好宏观协调、调研指导、交流学习、推广经验等工作。探索“民事诊所”在城市民族工作中的新模式,积极谋划与江门市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机制,不断探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新途径。
三、注重内外兼修,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统筹统战、教育、民宗、民政、企业、社会团体等工作力量,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探索实行“创建+业务”深度融合新模式。对内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增强对民族文化认同。对外抓好民族经济,助推少数民族聚居区高质量发展,两线并行,携手共进。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宣传崇左灿烂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对全市13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训练基地进行授牌。组织做好《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广西卷》编撰工作。组织编撰《崇左市脱贫攻坚壮族山歌集》。深入瑶族聚居区开展瑶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调研,完成《崇左市瑶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调研报告》。二是释放政策动力,激发内生潜力。整合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政策和资金优势,确保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落实到刀刃上,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项目等,助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