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苍梧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上下同心,全力建设“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民族工作新格局,全力以赴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
聚焦共同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镇、县级各部门均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示范创建领导机构,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和“三级书记”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责任制,把党的领导贯穿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全过程,把创建工作成效纳入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县级部门和乡镇综合考核,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聚焦共同价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过程,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群众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校培训内容,全县各级各部门协调联动,抓源头、抓根本、抓关键少数,扎实抓好学习宣传。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为载体,综合运用文艺演出、专题培训、户外广告、媒体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总体目标、工作重点、经验成效、先进典型,营造民族团结进步良好舆论氛围。
聚焦共同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苍梧县作为六堡茶原产地、著名的“茶船古道”起点,有着深厚的茶文化积淀。当前,苍梧县紧紧围绕自治区“千亿茶产业”工作部署,结合梧州市打造“广西千亿茶产业半壁江山”的工作要求,实施“双半壁”产业发展计划,即苍梧县占梧州市茶产业半壁江山,六堡镇占苍梧县茶产业半壁江山。苍梧县以“围绕增收抓创建,抓好创建促增收”为主要思路,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体现到共同增收致富上,走产业化、规模化、合作化路子,大力发展以六堡茶为主的特色现代农业。
聚焦共同繁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深化文化认同,在农历“三月三”前后一个月,在全县开展“壮族三月三·和谐在苍梧”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欢度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千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下基层活动,加强同心文化载体建设,不断增强各民族的情感联系、文化共性、心灵共鸣,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聚焦共同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群众基础。苍梧县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7进+N”。目前,全县获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个,梧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7个,县本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0个。除了“七进”以外,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两新组织、进景区、进商会、进医院、进产业,推出具有影响力的民族团结进步典型。
聚焦共同治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健全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确保各族群众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把基层民族事务治理融入村(社区)日常工作中,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宗教工作三级网络和镇村两级责任制。及时化解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持续巩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联合开展非法宗教聚会点排查,打击非法宗教活动。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