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

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 > 市县信息

崇左市“四个三”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

2022-09-13 17:00     来源:崇左市民宗委     作者:隆艳英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今年以来,崇左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有形有感有效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为全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边疆安宁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一、强化“三个保障”,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民族工作委员会的优势作用,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市委、市政府定期研究部署民族工作,推动民族政策落实落地。先后召开全市民族工作会议、全市民族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全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推进会议等。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把手”工程,在全市形成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各级部门发挥合力、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新格局

二是强化措施保障研究出台《关于全面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推进新时代崇左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边境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新时代民族工作重点任务,民族工作指导体系有力夯实。印发《崇左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崇左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个一批”工作品牌实施方案《崇左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测评指标任务责任清单》等,为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明确目标,形成合力。

三是强化考核保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市绩效考评内容,将民族团结创建纳入文明城市创建考核内容,纳入巡视巡查和民主生活会检查剖析的重要方面,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崇左市重点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

二、坚持“三个深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崇左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宣传教育,利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固定党日+”活动、党校主体班、党史学习教育和各类培训等载体,采取大研学、大培训、大宣讲等形式实现全市“关键少数”和党政机关、统战民宗系统和乡镇(社区)干部学习研讨“四个全覆盖”,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市本级主流媒体推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充分利用“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开展宣传教育,开展2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大赛”和网络知识竞答活动,吸引各地网民广泛参与。组建特聘专家、科技特派员、驻村干部、党校高校教师、民宗系统干部等6支宣讲小分队,深入村屯、社区、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20场次。

二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新开展“培育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组建一批民族宗教政策宣讲小分队、打造一批“红石榴”主题公园、建设一批同心文化载体、评选一批多民族融的和美家庭、创作一批边疆民族文化精品、挖掘宣传一批边疆民族团结好故事、建设一批“红石榴”书屋”等民族团结进步“八个一批”创建工作品牌活动,目前全市已命名首批12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组建6支民族宗教政策宣讲小分队,建成169间“红石榴”书屋、建成48个同心文艺广场。市、县两级财政资金每年重点面向基层投入创建经费500多万元打造独具边关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党建、乡村振兴、意识形态、兴边富民等工作相融合、同推进,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示范单位4个、自治区级示范单位46个,近两年来市本级共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23个,获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80个、广西兴边富民行动示范点33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0个,广西民族特色村寨6个。

三是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强民族文化精品创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持续打造“壮族三月三”、霜降节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民族文化活动龙州县列入全国第一批10个“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县,壮族天琴艺术、壮族侬垌节非遗项目获得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成功承办广西第十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崇左代表团获得历史最好成绩;2020年民体杯全国珍珠球比赛在崇左举办,崇左市代表广西参加比赛获得男子组和女子组一等奖。

三、依托“三大平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依托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将流入人口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和市民化网格化管理,在全市27个易地扶贫安置点附近建设就业扶贫车间22家,吸纳20894名搬迁劳动力就业。在易迁安置点实施“三站四会五管”治理新模式,引导易地搬迁群众与邻为亲、与邻为善、与邻同乐,有效促进安置点民族团结、社区融合、社会融入。

二是依托旅游平台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以2022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将民族特色文化、历史文化、非遗文化、革命文化等融入景区建筑、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宣传推广中广泛使用,让各族游客直观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和各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壮族三月三”、霜降节、侬侗节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民族文化活动成为各族群众“大交往、大交流、大交融、大团结”的盛会。

三是依托区域协作平台深化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发挥粤桂协作机制,推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今年以来,共获得广东省及江门市财政援助资金2.06亿元,总共实施37个项目,重点投入乡村特色产业、乡村基础设施、乡村公共服务、乡村建设样板等项目建设积极与广东省江门市对接实施2022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暨江门蓬江-崇左天等“红石榴就业行动”技能培训会、各族青少年“手拉手”交流主题活动,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合作机制,成立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不断深化产业、劳务、消费“三大协作”,全面推动各民族跨区域互动。

四、构筑“三道防线”确保民族团结和谐稳定

一是筑牢基层治理防线。统筹政法、统战、民宗、信访等部门力量,县级建立全科网格化宗教管理中心、乡镇建立分中心、行政村建立管理站,把宗教防渗透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和乡、村两级责任制,形成了市、县、乡、村、屯“五级书记”抓宗教的工作格局,确保基层宗教工作有人干、有人管,全力打通宗教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筑牢依法治理防线。持续开展宪法法律“十进”、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大蓬车下乡、“法治三月三.山歌响边关”法治宣传“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的“民法典宣传月”等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近两年来,累计开展主题宣传活动460多场次,送法进校园343场次,送法进乡村(社区)活动658场次,送进企业(园区)35场次,送法进军营12场次受益各族群众180多万人次。大力推广“民事诊所”社区管理新模式,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案件事件

三是筑牢意识形态防线。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边防边控,扎牢边境关口,紧盯重点群体坚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新技术新方式,主动发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好声音切实做好民族关系和宗教问题动态监测,推进防范化解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体制机制建设,提高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能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pg电子游戏试玩 澳门威尼斯人游戏 十大网上赌博网站排名 2026世界杯投注赔率 澳门赌博平台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 湖南省财政厅 克拉玛依市科技局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河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