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鸣区太平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全镇工作大局,以“五个注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形有感有效,太平镇获评为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五比五争”模范镇、太平镇政府获评为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一、注重组织领导,共谋团结进步之策。太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切实增强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开展。各村(社区)、各单位思想认识统一,积极作为,紧盯创建工作目标,立足自身乡村振兴、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特色等资源优势,打出风貌提升、壮大产业、弘扬文化“组合拳”,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载体。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协作、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共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强大合力。
二、注重党建引领,凝聚维护民族团结共识。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太平镇13个村(社区)均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带领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好婆婆、好儿媳、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利用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播放平台等场地,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乡村环境氛围。充分发挥镇商会、社会爱心人士等社会资源,组织开展“乡村善治助力乡村振兴”“企业献爱心,为民办实事”、庆乐村“庚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爱心捐赠活动、“万企兴万村”村企共建活动、非公经济人士开展乡村振兴新春送温暖“同心”实践活动、社会爱心人士助力疫情防控活动等。2022年累计40余家非公企业、30位爱心人士捐赠约30余万元及物资一批,用于助学、助老、褒奖最美好心人、扶助脱贫人口、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支持疫情防控等,辖区189名优秀困难家庭学生和70余名困难老人受到扶助慰问,褒奖最美好心人30余人,使各族群众感受到党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爱。
三、注重宣传教育,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多渠道强化宣传教育,多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文化体育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在中小学校持续开展唱壮族山歌、赛民族体育竞技、品壮乡美食等系列活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进一步深化文化认同;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学习宣传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庆乐村党支部书记黄谦的《邕友你,同筑梦——南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片》,通过举办读一本民族团结好书,办一件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好事实事,争做维护民族团结的传播者、实践者。通过开办乡村课堂,邀请老党员、庆乐村乡贤、科技能人、致富能人等为各族群众上课,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文化新动力。组建太平镇庆乐村同心文化艺术团,积极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同时推行红色文化进校园,在庆乐小学建立一支“小蜜蜂”讲解队伍,宣传讲解党史故事、革命故事等,让红色基因、革命星火代代传承。全镇统筹资源建成庆乐村、葛阳村、凤阳村、文溪社区等4个“同心文化载体”项目,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阵地。
四、注重选树典型,推动创建示范引领。积极创先争优,形成人人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太平镇获评为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五比五争”模范单位、家庭、个人等共13个。太平镇庆乐小学先后获评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全国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等。广西庆乐市场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崔福利被评为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民族团结之星。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引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扩大了创建工作覆盖面。
五、注重经济建设,各族群众共同致富。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持续打造十亿元沃柑产业,形成以庆乐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沃柑产业示范区项目。做优小众产业,定期组织农技部门到林琅村、林渌村指导番茄种植,种植面积600余亩,产值约近1000万元。全力做好安凤岭风力发电项目、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广西首个抽水蓄能电站——南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华润光伏发电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服务工作,太平镇各族群众积极配合,做好项目进场道路等临时用地租地和征地搬迁等工作,为重大项目顺利实施了提供有力保障。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