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平桂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精准发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一、锚定“一个目标”,不断强化组织领导。以建设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和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目标,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方案,安排本级专项经费150万,争取上级创建经费100万,专题研究创建工作、召开工作协调会16次,定期不定期开展创建工作督查,夯实创建工作的政治基础。
二、紧盯“四个教育”,不断推进宣传教育全覆盖。一是强化干部教育。在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干部职工会议等开展专题学习,对“三级干部”全员培训全覆盖。二是强化党员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区四家班子成员和各单位领导干部以上党课、田间地头“微宣讲”等学习讲课内容。三是强化国民教育。开设民族团结课程,通过浓厚学校宣传氛围、利用“开学第一课”“国旗下演讲”等形式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将5月6日作为校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日,当天7万师生参加教育活动,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课堂教学和团课队课。四是强化社会宣传教育。成立广西首家县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传播中心建立宣传矩阵,通过政协委员宣讲、报告会、文艺汇演、山歌传唱等形式开展宣讲宣传700多场(次),网格化将创建应知应会送到千家万户,累计发放宣传资料、宣传用品20多类15万余份,推进宣传全覆盖。在全市县区率先与高校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教育基地,联合开展8项课题研究,其中6篇成果获全市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和创新实践成果奖,2篇成果获全区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研究和创新实践成果奖,进一步提升宣传教育研究水平。
三、培育“三个梯队”,不断扩大创建工作成果。围绕“七进”,加强指导,突出特色,引导各创建主体结合业务,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党建引领”等模式结合特色开展创建工作。结合培育“广西民族特色村寨”、自治区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自治区清廉民营企业等,因地制宜培育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累计成功培育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3个、自治区级6个。2022年6月,平桂区和沙田镇新民村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五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023年1月,鹅塘镇槽碓村获命名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