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宾阳县古辣镇古辣社区蔡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实施“三项计划”工作为契机,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有效促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蔡村先后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11月,“稻花香里”旅游区获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11月获得“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命名。
同心构建互嵌式融合发展的融居环境。蔡村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融居环境为目标,精心谋划部署,全面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积极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融居环境,通过开展感恩奋进教育,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吃穿娱乐、婚丧嫁娶等日常事务入手,促使各民族群众能够亲密无间地交往、畅通无阻地交流、自然而然地交融,引导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互嵌式居住生活。同时,该村深入推进“党建+民族团结”“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积极创建南宁市、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22年,蔡村投入近15万元用于建设“稻花香里”同心文化广场和同心文化长廊,利用灯杆、固定宣传展板等精准投放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公益广告,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活动室,进一步丰富景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阵地。组建蔡村同心文化艺术团和同心文化体育队,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开展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融居环境的重大意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村规民约,促进各民族群众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激发各族群众树立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理念,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精心搭建促进各民族群众沟通的精神桥梁。蔡村是具有浓厚民族文化底蕴的民族特色村寨,蔡氏书香古宅群位于该村,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500多年的历史,古宅群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房屋189间,规模庞大、气势恢弘,堪称中国岭南古建筑的瑰宝,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价值。蔡村立足自然景观多样、民族文化多彩、地域特色鲜明的优势,以“全域旅游+创建”理念,以文旅产业为切入点,推进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着力打造“文旅+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推广模式,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助力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一条旅游景区引导周边各族群众在信念上融荣与共、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命运共同体。通过每年承办宾阳县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宾阳县“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利用舞雄狮、武术、竹竿舞、打钱尺等非遗项目表演,使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展演和民族民俗表演活动流光溢彩。同时,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讲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基地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增进各族群众之间的感情,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旅游景区景点人气双融合、双推进、双提升,促进各族群众感情融合和文化凝聚,推动各族群众在旅游中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努力打造各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用心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的“蔡村模式”。蔡村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工作相融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共争取到各级财政资金1.2亿元用于“稻花香里”景区旅游开发,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400万元开展“稻花香里”夜间经济农文旅融合提升工程,打造民宿酒吧一条街、陆地水系环线夜景等,引进县昆仑公司对景区进行专业化管理和运营,使该村每年村集体经济可增收10万元。同时,通过充分发挥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的主体作用,组织各族群众亲身参与到乡村风貌整治行动中来,实现了乡村环境整洁、秀美,极大提升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加大了“稻花香里”景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为全力打造崭新的乡村风貌,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了积极力量。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