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等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思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成功打造了“牛产业”“帮扶车间”“乡村治理”等工作品牌,有力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迎来全县各族人民安定团结、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谱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天等篇章。
强化党的领导,健全机制,高位推动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创建。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组长的自治区民族团进进步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把示范县创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创建工作的主题、主线。县委定期召开常委会,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民族宗教工作。制定印发《天等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天等县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方案》等文件,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牵头、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层层落实、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成立创建办公室,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创建工作。
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天等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N”活动为主阵地、主渠道,强化宣传教育,使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为全县各族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意愿和自觉行动。一是夯实载体抓宣教。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入县、乡(镇)和各单位理论学习重点内容,列入党校开展的干部培训教学计划,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学校课程安排中列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确保“三纳入”贯彻落实。主题鲜明抓宣教。积极开展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利用“壮族三月三”、侬侗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民族团结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活动等。拓宽平台抓宣教。充分利用“台、报、网、微、端”等融媒体平台,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同时通过融合直播带货、美食品鉴等方式,多角度展示天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奋进谱华章新形象。二是创新载体抓宣教。全面开展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天等县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主题的系列宣传。建设“红石榴”书屋,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发放创建工作宣传手册,向手机群众拥护发送宣传信息60000多条。三是拓展阵地抓宣教。天等县建成同心文化广场、同心文化长廊、同心文艺队等“同心文化载体”项目12个,打造占地25亩的“红石榴”主题公园1个。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基地2个即天等县霜降节博物馆、天等县民族小学。打造天等民俗文化品牌,激发各族群众原生文化灵魂凝聚力。目前全县有“壮族霜降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9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1个。创作的大型壮族山歌剧《天梦·钎声谣》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西艺术精品创作重点扶持项目,在各地展演赢得社会各界赞誉。建设立屯事迹纪念馆,开发“立屯天梦”景区。立屯事迹纪念馆已成为广西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为天等县乃至崇左市广大党员群众学习红色历史、弘扬革命精神提供了一个重要阵地。通过“五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全面推进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
强化产业引领,保障民生,促进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天等县紧紧围绕“建设广西山区强县、增进天等人民福祉”目标,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业振兴、教育振兴、城镇振兴、旅游振兴等“五大振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更加团结。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发展态势向好。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4.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4.2%;财政收入增长6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2%。经过发展全县养牛户达1.48万户10.82万头,年产值1.4亿元。就业帮扶车间138家,带动就业达1.46万人,产值达4亿元,就业帮扶车间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一园二区三带九街”建设布局,真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全县境内公路里程达到1522.32公里,实现从“不通高速”到“高速路网”的历史性跨越;城乡面貌持续提升,县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化率提高到29.73%;全面推进全域基本整治型村庄1126个,建成精品示范型村庄7个,设施完善型村庄12个。新建学校7所、改扩建36所,全县办学条件极大完善。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4.809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7.7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
强化示范引领,培育典型,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天等县着力培育典型带动,示范引领推进创建全覆盖。2018年以来,全县共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个,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4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6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人。与此同时,天等县大力实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工作,充分利用侬垌节、霜降节等传统节日打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按照“三项计划”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工作,2022年天等镇龙岩安置小区获评自治区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点,天等县民族中学获评崇左市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工作示范点、都康乡岩林庄景区获评崇左市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示范点。
强化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天等县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重要抓手,分类推进社会依法治理,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持续开展宗教(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领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依托“数字平安崇左”服务平台,助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天等镇龙岩安置小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小区采用“三站四会五管”的社会治理新模式,筑牢党建在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调动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携手构建和谐社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领导带案下访”“千名干部大走访”等专项行动,大力推行一站式、一窗式、一网办等执法司法便民服务模式。突出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完善乡村“一网整合”,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劳动争议等委员会,及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21年以来,全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均达98%以上,连续16年荣获“广西活动平安县”称号。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