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隆林各族自治县突出“融”的导向,从经济发展、生活工作、文明建设、心灵契合等环节入手,把“共”字做活,写好“交”字文章,扎实推进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以迁促融,同心共建幸福新家园。该县总投资13.8亿元建设鹤城新区安置点51栋楼房,安置群众涉及该县16个乡镇171个村3372户1.4606万人,覆盖苗、彝、仡佬、壮、汉5个民族。通过采取“三转三变三就近”措施抓好搬迁群众后续服务管理,完善教育、医疗、就业等配套设施,让搬迁群众在入学、就医、就业等方面得到全面保障,打造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动各族搬迁群众融入新城镇,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互嵌,真正实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幸福生活目标。鹤城新区安置点成功入选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被评为全国“十三五”时期美丽搬迁安置区。该安置点还专门建设了乡愁记忆馆,记录5个世居民族的历史,让他们各自记住乡愁,见证民族大团结。
以业促融,同心共赢铺就致富道路。该县大力发展“三张叶子一油茶”“两黑一黄一清”等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形成东部以种植蔬菜、板栗、西贡蕉为主,西部以水产养殖为主,南部以桑蚕、油茶、茶叶以及养殖黑猪、黑山羊、黄牛、清水鸭为主,北部以种植西贡蕉为主的四大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带,结合民族特点制宜发展,产业效果明显,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7%。2022年,隆林黑山羊、黑猪、黄牛总产值近11亿元,全县油茶种植面积19.4万亩,产值达2.2亿元。茶产业是隆林重要的特色产业,目前该县共有茶园4万多亩,年产值8000万元以上。三冲茶叶有限公司建立了以“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成立“云雾三冲”农业合作社,每年带动周边村屯500多人就业。
以文促融,同心共享中华文化盛宴。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民族优秀文化资源,通过健全保护机制制度、融入课程特色办学、深化产业融合发展等措施,擦亮“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品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轮流或集中举办苗族“跳坡节”、彝族“火把节”、仡佬族“尝新节”、“壮族三月三”歌会等民族节庆文化活动,推动全县各族群众共同参与,互鉴融通。目前全县已列入自治区、百色市代表性项目名录分别为24项、34项,打造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4个,壮族踩风车成功入选国家体育总局“2020年中华体育文化优秀民间项目库”。
以旅促融,同心共创美好生活。该县聚焦生态旅游、健康旅游、养生旅游等,依托“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品牌,开发民族村寨观光、特色生活体验等产品,着力打造隆林扎云山生态休闲旅游风景区、隆林革步湾生态休闲区,打造以德峨为中心的民族风情体验点,升级以民族节庆为引子的网红打卡点,培育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品牌,让各民族同胞吃上“旅游饭”。目前全县已成功打造德峨张家寨民俗旅游区等国家AAA级景区3个,三冲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张家寨入选“中国最美百村千寨”、平流村入选“国家传统保护村落”。今年一季度,隆林苗族跳坡节、自治县成立70周年县庆等节假日有力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一季度,该县旅游综合收入达3.34亿元。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