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凭祥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边”的优势,建立健全宣传教育体系,与边境红色旅游业互嵌式融合发展,挖掘民间信仰文化,以侨为梁,讲好中华民族团结好故事,构建边境民族地区共有精神家园。
突出“边”的特色,促进宣传教育与旅游互嵌式融合发展。一是深入挖掘边境红色文化特色,将友谊关景区、法卡山民族团结教育宣传点、金鸡山炮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连成片,打造一条凭祥市内2日游红色旅游路线,积极筹建“四个共同”边境文化长廊建设宣传教育点,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载体作用,将民族团结理念、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有效融入到市内各景区整体规划,突出打造具有民族特色主题宣传长廊及同心文化载体广场等,体现凭祥元素,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深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2023年上半年凭祥市接待游客人数461.32万人次,同比增长91.20%。二是结合景区实际,深入开展富有凭祥民族特色文化活动,充分利用“三月三”、端午节、歌坡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周边各族群众开展节庆文艺晚会、广场民族歌舞、抛绣球、非遗传承项目展示等活动,加强本地群众与外地游客交流互动,增进对各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理解,让各族群众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浓厚氛围。2023年1月开展新春“文艺盛宴暖边关 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活动6场,4月在友谊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场举办崇左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进边关等系列活动,吸引上万名少数民族群众参与。三是以旅游景区丰富红色文化为载体,组织边疆各族群众、青少年学生、社会各界人士参观游览、实地研学体验,今年以来开展“凭祥孩子游凭祥”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系列爱国教育活动28次5000多人参加,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教育11场3000多人参加。四是积极推进中越跨境旅游,促进边境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2023年6月积极组织筹备第28届广西·凭祥中越边关旅游节,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缅甸、泰国等东盟国家代表团和国内外企业客商1300多人参加,有力推进中越两国的跨境交流合作,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促进边界各民族群众文化旅游交流。
彰显“边”的文化,推动民间信仰文化赓续传承。民间信仰文化“班夫人”在左江流域地区深入人心、世代相传,是边疆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竭力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的精神信仰。2023年,凭祥市整合资金210多万元,在班夫人故居凭祥镇板班屯筹建南疆民族拥军英雄“班夫人文化公园”。结合“三清三拆”政策,根据区域特点,塑造“骆越干栏、直披青瓦、白漆墙”的桂中风貌民族元素特色民宅风格,规划微菜园区,设置休闲游憩的环湖游览步道和休闲亭廊,增加群众休闲聚集性公共活动空间,新建班夫人文化广场和展演舞台、民族团结故事长廊、同心亭等,将班夫人历史文化、当地民俗、各民族文化等元素融入文化公园景观设计中,凸显班夫人历史文化特色,打造“环水观景线——班夫人纪念馆”旅游新路线,以友谊关为中心,推进凭祥各景区融合一体,树立班夫人文化旅游品牌。文化公园建成后,将常态化组织各族青少年、各基层党组织等开展文化调研和考察,结合当地民俗节日开展《班夫人》歌舞剧、《班夫人传说》等民族团结主题展演活动,利用电视广播、官网、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宣传和弘扬板班屯班夫人历史文化,扩大班夫人旅游品牌知名度,促进历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自信,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聚“边”的合力,唱响海内外民族团结主旋律。凭祥市先后整合各方面资金160余万元在华侨小区内建设了侨胞联谊交流中心,倡导“中华民族一家亲,归来仍是中国人”理念,构建各民族群众、归侨群众互嵌式社会结构。通过文艺晚会,知识问答,故事宣讲等群众喜文乐见的形式,打造“家门口”服务平台,积极引导辖区各民族居民与归侨、侨眷和谐共处,互爱互助,共居共乐,以“侨心向党,逐梦共发展”为目标,打造具有凭祥特色的“侨胞之家”。开展各类红色活动、民俗活动等,依托联谊交流中心的线上平台,让侨胞将“中国故事”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旅居海外的亲属,邀请海外华侨华人共同“道中华”,在海内外传递“中国好声音”,铸牢海内外华人华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侨胞联谊交流中心建成以来,累计举办侨界联谊活动20多场5000多人次参加,华侨小区已成为归侨团结联谊海外侨胞,推进海外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桥梁和阵地,是全国安置散居归侨群众互嵌式融入当地社会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