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安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浓厚的文化特色以及资源优势,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据统计,中秋国庆假日期间,兴安县共接待旅游人数80.37万人次,同比增长63.4%;旅游总收入6679.42万元,同比增长50.61%。
立足非遗传承保护,有形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兴安县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产业优势,深化“文旅+非遗”形式,创新打造具有非遗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化发展,通过展示“瑶族反面刺绣”“灵渠建造技艺”“三花酒酿造技艺”“六垌茶制作技艺”及“松糕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分享式的鲜活做法,让游客切身感受当地人文气息和民风民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华文化熏陶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聚焦优秀文化内涵,有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兴安县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民族节日等举办民族文化、非遗传承项目展示等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在节庆活动中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通过举办高山杜鹃花文化旅游节、米粉节、“古韵灵渠 云端严关”等品牌节会,依托灵渠博物院、民俗博览馆等设施场馆,反面刺绣、踩高跷、手工绣球制作等传统民俗活动,策划包装民族歌舞、非遗体验、汉服秀、烟花秀、山顶星空露营、篝火晚会等一批民族特色突出的旅游新业态;充分用活老山界红色文化资源、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民族特色村寨等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全县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品牌影响力,着力推动旅游业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
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充分依托兴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探索“康养度假+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夜市经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化。举办迎中秋、庆国庆·双节灯会古伞展、印象·灵渠美”汉服秀、烟花秀、山顶星空帐篷露营、篝火晚会、红色文化专场活动、灵渠博物院主题活动等系列文旅活动,推动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着力将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景区规划、线路设计、展陈展示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