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靖西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和视察广西“4.27”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借势发力,以优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文化传承发展为灵魂,以喜闻乐见的活动为根本,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以设施为“基”,拓宽各民族交往渠道。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4.72亿元,锦绣古镇、绣球城、小城故事等景点投入使用,完成鹅泉、旧州景区提升改造,重点推动锦绣古镇露营公园、鹅泉至旧州漂流带等项目。新创建国家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3家。旅游重点场所和区域图形标识符号实现全覆盖,在线上发布《靖西全域旅游手绘地图》,以智慧语音和电子地图的形式,导览了靖西主要景区景点、特色美食、酒店、旅游商品等旅游资讯,更好服务各族游客畅游靖西。目前,靖西市建有4A级景区6家、3A级景区3家,A级景区稳居百色市首位,曾先后被评为中国绣球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西避暑旅游城市、广西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县。
以文化为“魂”,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深入挖掘推广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精心创作编排《恋》《情定靖西》《绣情歌》等10余个文艺作品,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形式,为靖西各族群众送去了一道内容丰富的视觉盛宴。依托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旅游宣传活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54场次,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培育非遗传承人,加大非遗项目申报力度,靖西正月民俗巡游已列入第九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拟推荐名单。推进文物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挖掘宾山洞穴遗址、鹅泉长桥等11处文物点列入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通过文化传承和保护,让各族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华文化熏陶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活动为“本”,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活动为载体,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今年以来,举办新春民俗文化大巡游、“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活动、端午药市、七夕绣球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吸引各族群众和游客参与,尽显传统文化魅力。举办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百姓小舞台”文艺展演、全民阅读推广、书画展览、非遗展示等群众文化活动11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15万余人次,各族群众、游客切身感受当地人文气息和民风民俗,深刻感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让文化旅游成为各族群众感悟中华文化、增进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持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