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瑶族乡是贺州市平桂区唯一的民族乡,该乡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文化多彩,团结和谐,1998年获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乡。2024年10月是该乡成立40周年,为切实做好40周年庆祝活动,该乡党委、政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利用自身资源,充分发挥民俗优势,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不断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擦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底色。
抓重点工作促基层和谐,缔结“团结情”。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指导各村持续做好每月常态化防返贫动态监测排查工作,通过“线上网络化、线下网格化”的工作模式,走访排查一般户、脱贫户、重点户。自2021年以来已开展排查32次,摸排纳入“三类”监测对象共105户377人,实现解除风险66户249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及跟踪监测,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牢固树立粮食安全底线思维,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方面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利用,撂荒地治理,“非粮化”整治等工作有力推进。另一方面探索瑶乡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依托现有的腐竹、罗汉果、八角、香芋、油茶等特色产业,引导各村积极探索“党建+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打造香芋基地、罗汉果基地、玉米套种黄豆、油茶套种、牛蛙产业等,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组织全乡干部群众齐参与以村为单位、以户为基点,对全乡人居环境重点区域实施清洁整治全覆盖行动。集中清理乱堆乱放杂物、沿路小广告,拆除广告牌、清洁主干道、街道以及村屯卫生,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2021年11月,该乡以腐竹为特色食品被农业农村部列入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2022年,先后获命名为贺州市第三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自治区卫生先进单位。
抓活动开展促民族融合,绘制“同心圆”。组织辖区内文艺表演队在同心文化广场及各行政村巡回开展文艺惠演,以瑶语、汉语双语主持文艺晚会演出,并设置政策知识宣讲、问答环节,不断提高全乡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晓率。举办2023年首届瑶乡“东西携手振兴乡村·青春献礼筑梦瑶乡”各族青少年交流同心营、“石榴花开 同心向党”党的二十大特色党课宣讲、“齐栽民族同心树 共建团结进步林”植树等活动50多场(次),不断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支持该乡民族学校开展瑶绣、瑶歌、唢呐、长鼓舞等传承班,有效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该校先后获评为自治区创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自治区第三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制作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题片《把希望留给你们》获得广西新闻频道报道。
抓组织建设重干部培养,架起“连心桥”。创新人才培养举措,打造“瑶乡夜语”大讲堂和红色阅读角活动场所,定期开展各类主题学习活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能力;鼓励少数民族干部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鼓励汉族干部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各族人民交流互通提供保障。
强创建意识重引领示范,树牢“风向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列为各部门、驻村工作队、各村学习教育的必修课,采取举办集中讲座、专题研讨等形式,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带头到村宣讲活动100多次,全方位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宣教格局。通过开展“党建+民族团结”、“党建+志愿服务”、“党建+人才培养”系列主题活动,积极培育“先锋大平 同心瑶乡”党建示范品牌。构建“1+6+N”志愿服务体系,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解决山区瑶族同胞外出难、就医难、购物难、办事难等各种问题,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