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共青团都安县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团组织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作用,通过“三个维度”,不断创新方法、丰富形式、深化内涵,持续稳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走深走实,引导青少年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锚定“一个目标”,打牢民族团结思想基础
共青团都安县委锚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个总目标,始终把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工作全过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等学习平台,采取专题研讨、读书交流、集中学习、邀请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和领导上党课等形式,推动青少年群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眼“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组织全县广大团员青年、少先队员积极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挑战赛”“纪念五四运动主题团日活动”“少先队集中入队仪式”等系列活动,落实好持续抓好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引导都安各族青少年扣好民族团结的第一粒扣子,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突出“三个重点”,开创青少年民族工作新局面
突出青少年民族团结“阵地建设”。聚焦青少年成长重点,始终将学校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教材、进课堂,利用本地特色资源,开设民歌、竹编、抛绣球等20余项特色校本课程,打造“地苏藤编”“壮语民歌”等10余个特色项目品牌。阵地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都安瑶族中学先后获评河池市、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都安民族实验初级中学、安阳镇第一小学等学校获评河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广西山歌学会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第二小学举行授牌仪式,授予该校为广西山歌传习基地。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区内外各类山歌交流和展演活动,创立山歌社团,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突出青少年民族团结“文化建设”。常态化面向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创新性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社会实践大调研活动”融入其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纳入全县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培训以及团课、队课的学习内容,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协助开展自治县2023年“壮族三月三·都安嘉年华”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以三月三劳动实践课、劳动成果“三月三售卖专场”、敲击震山鼓、对唱壮族歌、翩翩竹竿舞等多元形式为媒介,在各族青少年的心中播撒民族团结种子,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2021年以来,都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累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专题研讨、读书交流、文艺表演、主题宣讲等活动480余场次,为创建工作营造浓厚氛围。
突出青少年民族团结“品牌建设”。围绕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目标,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主题活动,在各中小学开展开学“民族团结第一课”“国旗下演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协助举办“壮族三月三”和“我邀明月颂中华”爱国诗词诵读大赛等系列活动,持续扩大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品牌影响力,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联合北京语言大学团委创新开展“步履无国界,‘青’眼看世界”文化节联动活动,利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第十八届世界文化节契机,融合在都安进行支教服务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学校特色,通过直播、转播联动各大洲展台等形式,让来自世界各大洲的留学生向都安学子介绍各自国家的特色文化,并同步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多彩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拓宽瑶乡学子的视野,让学生们聆听“世界脉动”,感受民族风情。
开展多元活动,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心田
与深圳宝安区携手开展“手拉手 共成长”励志夏令营活动,借助东西部协作契机和平台,组织开展宝安—都安“两安”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努力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联合县教育局开展“石榴花开成长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实践活动,组织动员全县城乡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开展“四个一”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参加一次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唱一首民族团结进步歌、讲一个民族团结进步小故事、绘一幅民族团结画);充分利用都安红色资源,组织开展红领巾巡讲团巡讲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累计开展宣讲62场次,覆盖少先队员3万余人,进一步引导全县青少年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