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宣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出桐岭镇四安村水库移民安置区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新路子。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以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为着力点,构建各族搬迁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平台,逐步实现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互嵌共融。
聚焦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宣传阵地、宣传活动、本土传统文化作用促进认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平安建设、清廉建设等主题园,突出民族团结主题,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使之成为宣传民族政策、凝聚各族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主题园阵地建设作用,让各族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二是以“布濑壮韵”文化旅游艺术活动月、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三下乡”服务周、爱国主义教育周、普法活动周为契机,多形式多角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营造民族团结良好氛围,促进安置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三是“布濑壮韵”文化融入安置楼设计建设。安置点新建64户安置楼采用联排式布置,根据当地“布濑壮韵”文化、壮族稻作文化和“壮家居水”的特性,运用架空、吊脚、壮锦色彩搭配、屋面坡度调整、檐口尺度把控等建设方法,使安置楼独具浓郁布濑壮乡特色。
聚焦产业链建设,夯实民族团结经济基础。充分发挥当地独特的特色产业优势,打好产业牌,走好特色路,念好致富经。整合项目资金约1500万元,分四期有序建设500亩“水肥一体化”温室大棚配套设施,利用大藤峡工程建设形成的800多亩抬填区优势硬件,精准规划布局千亩现代农业产业园。预计2023年将实现年产值2000多万元,带动500多人通过务工、流转土地、分红等方式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增加村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
聚焦保障体系建设,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强化机构设置,成立安置点移民理事会,选出安置点移民户代表,负责沟通协调安置点公共服务事务。设置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妇女儿童夕阳红之家等,为妇女儿童和老人提供优质便捷的贴心服务。二是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党群服务中心,安置点各族群众可就近办理低保、养老、医疗等相关的社会事务,大力提高搬迁户的办事效率,四安村安置点现在享受低保、特困政策64户115人,各族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三是强化医疗保障。积极推进医疗优质资源下沉,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强化家庭医生签约,做实公共卫生服务,建立搬迁群众健康档案,常态化开展老年人健康体检,做好搬迁群众慢病管理和大病跟踪监测,全力保障各族群众健康。四是强化教育保障。建立四安村安置点基础教育学校政策支持机制,配备优质师资力量,开展特色壮汉双语教育,结合学生特点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和关爱教育,结合当地民族文化特点开展课外活动。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