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硕龙镇德天村地处中越边境,是著名的世界第二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所在地。近年来,德天村以5A级景区为平台,充分发挥旅游景区在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文旅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旅游景区成为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德天村先后获评全国旅游重点乡村、“全区一村一品先进单位”“广西兴边富民示范村”“崇左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崇左市文明村”“大新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强化党建引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坚持将党建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按照“规范+特色”模式,重点打造德天屯党支部引领产业发展的党建示范点,创新党组织活动形式,开展瀑布下重温入党誓词、界碑红歌快闪、“我为祖国巡边疆”等主题活动。开展支部联建,通过与硕龙镇离退休老干部支部结对共建,突出发挥老党员在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边境文化等方面的传承作用。推行“党员微课堂”,组织党员和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党员和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以“党建引领基础牢,文旅惠民边疆美”为主线,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使“广西瀑布旅游村”的名片越传越响,“5A级景区”的牌子越擦越亮。
发展旅游产业,让文旅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利用5A级景区德天瀑布在本村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由党员带头成立广西大新德天村旅游服务有限公司,采取“支部+公司+边民”经营模式,为游客提供竹排观光、电瓶游览车、家庭旅馆住宿等服务,共创造了200多个就业岗位,边民每月平均收入达5000多元。及时调整思路,推行“支部+党员经营户+电商”经营模式,通过电商网络平台优先推介,拓宽营销渠道,降低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今年以来,依托电商平台带动的民宿、旅游产品等销售额达65万元。推行强屯带弱屯,依托德天村旅游强屯优势,辐射带动资源匮乏的弄隘、逐梅、联屯参与德天景区内的农家乐、酒店等旅游产业,实现村民受益、增收致富。开展结对共建,与辖区驻边的老木棉、中旅等公司党支部结对共建,引导驻边公司在就业、信息、政策等方面提供服务,帮助周边村屯边民就近就业,增加经济收入。如中旅公司安置德天村贫困群众38人在景区务工,月工资达2800元,实现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突出党的领导,凝聚构筑民族团结强大合力。采取党群共建机制,由屯级党支部牵头,引导党员群众成立党群理事会、乡贤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参与打击走私犯罪、矛盾调解、乡村风貌提升等工作中。2022年以来,在边境线设置4个卡点,组建4支护边巡边队,协助遣返7批32名越籍边民,提供打击线索16条。在党组织引导下不断完善村规民约,把敬老爱幼、捐资助学、守边固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纳入村规民约的内容。如德天屯2019年拿出10万元用于资助6名大学新生、慰问帮扶30多户困难党员群众及开展敬老活动。发动村屯党员骨干结对帮扶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众12对,通过手足相亲,邻里守望,让和谐家园绽放民族团结花。
加强爱国教育,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把清朝立的“古53号界碑”以及古炮台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向游客和当地群众开展爱国守边奉献教育,不定期组织边民和党员联合德天哨所官兵到基地开展巡边活动,以实际行动教育后人不忘守边初心,牢记戍边使命。坚持把实施国旗工程与巡边护边相结合,在边境沿线的农户家家户户挂红旗,亮起边境线上红色爱国风景线,每逢春节、“七一”建党、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组织边民开展升旗仪式,让边民牢记戍边使命。讲好“爱党、爱国、爱边(爱岗)、爱民、爱家”的“五爱故事”,充分发挥屯级边长作用,组成“巡河巡边”小分队,将29支竹排、10辆观光电瓶车观光当作日常巡边工具,做好日常边线的巡查防控,有效营造“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良好氛围。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