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崇左市宁明县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相融合的新路径,创新推出“党员地图”,让党员深入群众成为民情民意的“瞭望哨”,推动提升边境地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筑牢祖国南疆团结稳定的钢铁长城。
党建引领聚合力,微光成炬促团结。按照“一屯一图,全面覆盖”的要求,在全县1086个自然屯主要路口统一设置“党员地图”栏,制作6210张“共产党员户”标识牌,将屯内每个党员的家庭住址在地图上标注出来,配上个人照片、姓名、电话等信息,实现全屯党员队伍信息一图速览、一目了然。各族群众或过往客商有困难需要解决,可以直接拨打地图上联系电话,接电话的党员将在第一时间响应,给予求助者提供帮助。近年来,宁明县各村党员累计接到各族群众求助9130余次,实际解决问题9110余个,通过提供“小服务”解决“疑难杂症”,用实际行动提升各族群众“温暖度”。
服务群众靠前站,强化治理新力量。以“党员地图”为载体,在每张“党员地图”中设立岗位职责表,围绕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等重难点问题,设定群众意见收集岗、社会治安维稳岗、矛盾纠纷调解等7种岗位,党员按党员地图区域亮身份明职责。实行“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制”服务模式,“群众吹哨,党员报到”,让所有党员主动走进群众,打通联系服务各族群众“最后一公里”。如宁明县柑橘种植大户农贵星因人手不够,遇到柑橘无法及时采摘烂在树上的问题,通过“党员地图”拨打电话向辖区党员陆定红求助,陆定红当即组织10多人过来帮忙,一天时间就把柑橘收完,及时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织密治理微网格,提升治理大效能。推行“四个一”工作法,即空闲时间到困难村民家中坐一坐、大事小事问一问、碰到纠纷劝一劝、遇到难处帮一帮,引导党员主动往矛盾“窝”里钻。由党员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化解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实现“大事不出村”,引导各族群众始终在法治的框架内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党员地图,对党员定岗定责,让党员充分参与基层治理,在管理区域内及时收集排查矛盾纠纷并认真化解,织密基层治理防控网,切实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安宁稳定和谐。以“党员地图”为载体,近年来,宁明县广大农村党员协助调解矛盾纠纷230余起,不断提升边境地区基层依法治理水平,切实巩固民族团结、边疆稳固。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