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化瑶族自治县以“美食驱动”战略,着力打造中国康养美食旅游目的地,以“食”为媒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以“食”为媒,促发展。富有“中国绿色食材基地”、“全国生态食材示范基地”、“中国康养美食之乡”之称的大化,以“美食驱动”战略为抓手,不断发展壮大康养美食产业,目前已拥有七百弄山羊、七百弄鸡、大头鱼、白玉薯等“三品一标”农产品26个,七百弄鸡曾两次入选全国两会餐桌,品牌效应凸显。通过“美食驱动”战略促进饮食行业发展,全县的饮食店从原来的几百家发展到现在的1331家,从业人员达3187人,促进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生活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
以“食”为媒,促共融。大化瑶族自治县深挖当地美食文化,通过举办美食大赛,推出系列名菜名宴——“壮瑶大席”,打响了“北有满汉全席,南有壮瑶大席”的名声。2020年,大化《壮瑶大席》入选河池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壮瑶大席中的壮瑶第一汤——韭鲜汤,历史上,瑶族住山头、壮族住河头、汉族住街头,各民族之间很少交流与来往。到了革命年代,各族人民开始团结起来,每逢节日,布努瑶、壮族、汉族及各少数民族进行联谊活动。瑶族和壮族群众各带上山羊河鲜,摆起宴席,喝上美酒,共叙喜事,增进友谊,交流联姻,手足相亲,其乐融融。鱼羊鲜汤中还会增加韭菜,代表两族人民的情谊长长久久(韭)质朴常青。以壮族“三月三”为契机,大化举行康养美食文化节、大化生态食材展示展销会等活动,吸引了各民族群众的热情参与,让各族群众尽享一场特别的丰盛美食盛宴。各族群众通过这些活动,领略了大化美食的风采,潜移默化地增进了“五个认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以“食”为媒,促三交。壮瑶大席是以大化壮、瑶为主的各民族在日常的饮食烹饪中形成了特有的饮食文化,既具有本地特色又融入外来饮食的元素,集成了五湖四海美食的优点又具有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在壮瑶大席中,以“六也鱼怪”等鱼类为主的主要是壮族的美食,以七百弄羊、七百弄鸡为主的主要是瑶族的美食。2019年《壮瑶大席》展示推介会在北京举办,特别推出“全国省籍地域主题名宴”《壮瑶大席》,包含了大化七百弄鸡、七百弄山羊、红水河大头鱼等扶贫品牌产品,凝聚了壮瑶民族美食文化结晶。壮瑶大席已经成为县域内各族人民共享的文化符号。这不仅是大化各族人民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还逐渐发展成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动力。2019年,大化举办了全国民族特色美食大联展活动,有来自内蒙古、新疆等13个省份共30多个民族80多家餐饮品牌企业代表约300多人进行民族特色美食联合展示,共筑盛大的民族特色美食盛宴。发挥民族地区餐饮资源优势,让民族餐饮之花盛开中华大地,汇聚全国特色美食于一体,让“吃天下到大化”这一声誉传遍大江南北,通过美食,将县内、外各族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