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钦州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工作主线,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三项计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组织联谊交流,增进各族青少年民族友谊。打造实践交流平台,遴选出登峰坭兴陶等11个市级研学教育基地和钦州市陶花岛陶艺有限公司等7个自治区级研学教育基地作为实践交流平台,有效推进上万余名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开展实践交流,与台湾花莲市明恥中心小学结成友好学校、与凭祥市白马小学结对开展“情系边境小学,石榴花开成长路”等系列活动。优化课程设计,采用“教学讲授+实践体验”的研学模式,开设了民俗、书画、农耕等多个体验式研学课程。
二、抓好服务保障,营造各族群众大融居氛围。提供服务保障,着力在“融”和服务上下功夫。通过完善服务阵地、优化服务载体、创新服务机制等,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为外来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劳动就业、职业培训、子女入学、法律维权等方面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建立网上圆梦机制,促进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在全市设立招用工服务宣传点70个,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43场,提供就业岗位27万个,现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24万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认定创业孵化基地13个,累计入驻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310家(户)。实现同城创业和居家创业就业,营造有利于各族群众共同发展的环境氛围。
三、拓展“旅游+民族团结”模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造旅游载体。以平陆运河建设为契机,打造“通江达海”城市新名片,创新“非遗+景区”、“非遗+旅游”工作模式,推动文旅融合走向纵深,打造非遗相关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家、3A级旅游景区6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推出“品陶看海采摘之旅”、“戏水飞天休闲陶趣之旅”等15条特色旅游线路,其中“钦州‘品陶摘荔观豚’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发展文旅产业,传承和创新民族民间工艺,培育以坭兴陶、小江瓷、竹编等为代表的钦州特色民族民间工艺品牌。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