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靖西市依托边境资源优势,积极构建组织管理体系化、推动旅游业态多元化、打造旅游产业精品化的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格局,构建边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旅游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一、构建组织管理体系化,提升旅游服务能力。成立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统筹推进“共建共享共管共治”旅游综合发展,每年进行全域旅游专题部署;建立旅游综合协调、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安全管理、旅游咨询投诉统一受理和转办等机制,提升旅游市场管理和服务能力。今年以来,市场监管、公安、交通运输、商务等部门联合检查旅游经营单位126家次,出动执法人员596人次,发现问题10处;处理旅游市场举报投诉、咨询求助、意见建议共89件,提升旅游产业服务能力。
二、推动旅游业态多元化,丰富旅游服务项目。围绕“旅游+城镇化”、“旅游+农业”、“旅游+文化”等开发多元复合型旅游,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感集”边关不夜城、五岭林场夏湾拿风情庄园、锦绣古镇星河·那屿房车营地,开发通灵大峡谷-古龙山漂流、渠洋湖-旧州-鹅泉等2条新型休闲农业旅游线路;融合绣球、壮族文化、边关美食等元素,建立具有绣球文化元素的旅游景区;同时,开展峡谷漂流、休闲骑行、游船、绣球制作等服务项目,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今年以来,共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同比增长96%,旅游总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95%。
三、打造旅游产业精品化,激发边关旅游活力。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重点项目策划》,出台《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扶持奖励办法》《关于加快星级旅游酒店体系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对精品旅游景区和高星级宾馆酒店,在开发用地、税费优惠、景区创A级等方面给予扶持。截至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4A级景区6家、3A级景区3家,三星级汽车露营地1家;建成四星级旅游饭店2家、三星级旅游饭店3家,丙级旅游民宿1家;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自治区级星级乡村旅游区2个。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