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福县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主线,打造“3+3+N”的工作模式,高质量推动本县各族青少年开展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的交流活动,为永福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三方聚力,拓宽各族青少年交流平台。一是政府搭台,建设完善状元坊“百姓大舞台”“永福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和坪岭安置小区“广西青空间”,为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提供固定场所,组织举办各类青少年主题活动、研学行动等共计20余次;积极组织永福县实验中学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第五中学师生开展线上交流活动,推动两地师生对中华文明、本地文化的了解,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二是学校引导,在全县中小学校打造“石榴籽小课堂”,累计开展“九个一”系列活动90余次,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3次,探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使各族青少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三是社会参与,通过企业联动,举办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职场体验,分类开展5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帮助各族青年更新就业观念,提高就业创业技能;茅江河边文创生活馆将永福文旅文创、创意活动等元素巧妙融合,举办“青春有约·缘来是你”青年交友联谊、盛夏毕业音乐会等特色主题活动提升本县青年文化交流活力。
三种形式,深化各族青少年文化交流内涵。一是利用演出活动,增强文化感染力。以“壮族三月三”、“端午节”、“茅江之夏”彩调大赛、全民广场舞大赛、福寿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等为契机,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和民族民俗文化活动,在各族青少年心中厚植优秀民族文化。二是通过体验活动,加深文化认知度。组织开展少儿围棋赛、中小学生篮球赛、青少年云经典共读活动等交流活动6次,服务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全面发展。以场景+互动+体验+沉浸的方式,组织开展传统文化研学项目、走访标志性历史文化景点、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全县中小学参加师生达7200人次,让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进“五个认同”。三是开展实践活动,提升文化自主性。积极组建各类青年志愿服务队,引导广大青少年主动投入乡村振兴、环境保护、文化传承、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志愿服务,服务各族群众8000余名,提升青年对发展家乡的责任感,增强各族青少年之间的凝聚力。
N种媒介,打开各族青少年交流新局面。永福县将传统媒体学习宣传专栏与新兴媒体网络课堂相结合,以“永福统战”“微视永福”等各类新媒体平台官方公众号为主体,以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网络文明教育为依托,联通县直部门、乡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各类优秀图文视频50余篇,推送优质内容、展示活动动态、分享青春感悟、开展线上交流,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将网络打造成为各族青少年交流的新阵地。同时利用群众终端网络媒介+区内外传统媒体平台,集合声、屏、报、刊、微、端等多媒介,媒体发布内容结合时下热点、地区实际、节庆活动特色,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本县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线上吸引大量青少年和志愿者关注、线下提高青少年活动参与度,形成线上线下、内外合力的大宣传格局,营造出浓厚的各族青少年交流氛围。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