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藤县象棋镇道家村党群服务中心,“全国生态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奖牌挂满了一面墙……这也是梧州市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成果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梧州市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强基工程、生命线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市四大班子高位推动,各级各部门强力推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面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累计创建4个全国级、42个自治区级、84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建成20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88个“同心文化载体”,持续掀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创建热潮。
一、发展相融,共享进步成果
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是瑶族聚居村。近年来,当地群众依靠发展六堡茶产业脱贫致富,架电网、盖新房、建文化广场……乡村生活环境越来越好。2016年,山坪村摘掉了自治区重点贫困村的帽子。2022年,山坪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3万多元。山坪村人走出了一条茶文化、瑶族文化、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座小山村的变化,折射出我市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业、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扎实行动。六堡茶也成为我市民族团结进步的一张特色名片,目前全市六堡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1万多亩,受益群众约24万人。
年复一年,久久为功,梧州市始终践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共富发展理念,以“再造一个工业梧州”、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为主要抓手,做好“共融”文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全区前列。三年来,共投入8000多万元建设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支持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其中实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4500万元,惠及各族群众6万多人,帮助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补短板、优结构、兴产业,2个民族乡和30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多年来,该市将全市80%以上财力用于发展普惠共享的社会民生事业,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公共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提升等城市更新行动,扶持民族地区道路硬化、农田水利设施兴修、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建设,持续扩大居民社会保险覆盖面,推动城市综合管理和社会保障能力水平实现新提升。
——统筹城乡发展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做好各民族易地搬迁群体“融居”工作,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创新打造“梧州市金牌就业管家”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项目,出台社保补贴、税收减免等23条做法,试点推行“三管、十服务”模式,推动各民族互嵌式家园建设取得新成效。
——大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教育提质工程,统筹开展教育基础建设“十百万计划”,进一步优化学校规划布局,实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就近入学,推动各族青少年“三交”乐园建设开创新局面。
二、文化互融,共筑精神家园
日前,长洲区新兴二路小学和蒙山县夏宜民族学校联合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 石榴花开共成长”活动,各族学生在打陀螺、抛绣球、学刺绣、唱山歌、跳长鼓舞等民族传统文体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魅力。
创新实施“城乡少年手拉手 石榴花开共成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项目,是我市强化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具体措施。今年,我市已组织106对城乡各族青少年进行一对一结对共建,开展“五同一促进”活动,青少年在共同学习、共同生活中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脉。我市坚持以文化认同为核心,精准实施“头雁”“群雁”“浸润”“种子”四大工程,高质量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大体系,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面向领导干部实施头雁工程,将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培训列入领导干部各级主体班教学课程,累计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78场,覆盖全市各级领导干部4600多人。
——面向干部职工实施群雁工程,累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千场宣讲下基层活动3200多场,受众达36.7万人次。
——面向社会实施浸润工程,利用“同心文化”“石榴籽课堂”等载体,在乡村、社区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艺术表演150多场,观演人数超过14万人。
——面向青少年实施种子工程,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进中小学课堂,将打陀螺、滚竹环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及舞狮、粤剧、茶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进校园,推进“一校一品”特色文化建设,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做细做实“铸魂工程”,先后有6所学校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22所学校被评为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此外,该市充分利用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联合广东省肇庆市、云浮市共建粤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长廊,并结合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广西(梧州)粤剧节、两广粤曲邀请赛、岭南狮王争霸赛等品牌活动,全面展示粤剧、藤县狮舞、苍梧鹿儿戏、岑溪牛娘戏、蒙山山歌、长洲下俚歌等地方特色艺术,深受各族群众喜爱。同时,持续激发“文旅+民族团结进步”创新优势,擦亮岭南文化特色文化名片,推出10条精品旅游路线,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三、治理交融,共育和谐新风
在岑溪市糯垌镇绿云村,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墙绘、移风易俗墙画、村规民约彩绘、法治宣传标语,先锋党员户、星级文明户、孝道之星、好媳妇、好邻居的小故事在传递着时代新风。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保障。依托1253个法援工作站全面打造“农村一小时城市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在全国首创并持续深化首席法律专家咨询制度,全市行政村(社区)全覆盖“法律明白人”,先后成功创建6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深入开展以“六无”为主要内容的平安村(社区)建设活动,梧州全域上榜2022年度全区“平安市县”名单,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8.45%。
紧盯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该市积极打造一核多元全覆盖式城市民族事务治理体系,探索建立“一心两线三缘”粤桂省际边界社会基层治理机制,设立精简、统一高效能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制定便民利民措施150多条,让各族群众诉求“最多跑一次”。
该市还创新挖掘“一社区一心理咨询师”“骑楼大妈”“长安义工”“1+5+N”街长制等“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新制度模式,延伸社会治理“半径”至基层“末梢”,实现“基层一吹哨,各方就报到”,有效畅通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