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钦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有效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建立健全各族青少年双向交流机制。积极打造实践交流基地,建立友好学校、研学体验、区域内外活动等交流平台,有效推进上万余名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一是打造实践交流平台。市教育局遴选出登峰坭兴陶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11个市级研学教育基地,获批钦州市陶花岛陶艺有限公司等7个自治区研学教育基地。灵山县通过在县博物馆、县烟墩中学等地打造“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桂在行动”示范点,通过建立县级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在19个镇(街道)全覆盖建设“青年之家”,以民族团结宣传月、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和青年联谊活动800余次。二是深入开展实践交流。加强研学基地与学校联动,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开展科技、历史文化、进顶尖名企名校等形式多样的研学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开阔视野;组织不同形式和规模的联谊交流,如组织市第一小学与台湾花莲市明恥中心小学结成友好学校。与凭祥市白马小学帮扶结对,开展“情系边境小学,石榴花开成长路”“线上师徒结对”等系列活动。面向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征集实习和返乡社会实践岗位,引导广大青年参与社会实践,参与各类城市创建、社区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三是优化课程设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国传统文化”“农耕劳动教育”“国情乡情教育”“生活技能培训”为主要研学方向,采用“教学讲授+实践体验”的研学模式,开设了民俗、书画、农耕等多个体验式研学课程,使课程内容更丰富、选择更广泛、研学更深入。
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创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长廊,大力挖掘钦州特色人文历史、现代民族团结素材等资源,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基地8个、教育实践站(点)109个,实现了对主城区和各少数民族聚居镇各级的全覆盖。教育受众涵盖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四个层面。如在钦州市党史陈列馆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发展史专版,在浦北县建立柑子根第一党支部教育实践基地,在钦北区建立八寨沟教育实践基地,重点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打造教育实践基地;制定印发《钦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学校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动员全市全部中小学依托教育实践基地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征文比赛活动,打造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讲好民族英雄、民族先烈故事与各民族交融史,以红色旅游推动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抓好服务保障,营造各族青少年大融居氛围。搭好志愿服务和帮扶交流平台,广泛开展以结对合作、联谊联心、济困帮扶为主题的帮扶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以雷锋志愿服务月、“六一儿童节”等节日为契机,各级机关和各界爱心人士联合学校深入社区走访慰问、义务清扫等系列活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以青少年志愿服务为平台,通过开展雷锋志愿服务月系列活动,进社区慰问独居老人、开展义务清扫、慰问环卫工人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结对帮扶,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与少数民族学校、边疆学校等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持续办好跨区域“石榴花开一家亲”“书信手拉手”等交流活动。钦南区人和小学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小召小学开展“石榴花开成长路”、“石榴花开一家亲”手拉手云队会活动。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