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福绵区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发挥组织化优势为依托,找准职能定位,主动担当作为,坚持学干结合、以学促干,有形有感有效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创新推进我区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同时聚焦青少年政治启蒙,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育和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在青少年学生培养上下功夫,引导各族青少年积极投身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一、以宣传教育为基础,深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强化思想引领,突出育人属性,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宣讲活动,选拔优秀宣讲员代表组建青年巡讲团,深入各中小学校开展分层次、个性化的理论宣讲,用青年人愿意听、听得懂、能记住的语言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二是积极配合共青团福绵区委组织的福绵区“青年讲师团”“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宣讲团”“红领巾宣讲团”等宣讲队伍进校园,深入青少年,学习和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打造“福绵青年说”等宣教品牌,截至目前共开展宣讲13场次,覆盖1000余人。三是把握主题主线,深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充分发挥玉林市福绵区第一实验小学、福绵镇中心小学玉林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作用,带动全区中小学校开发“民族团结教育思政课”,开展“国旗下的讲话”“中华民族一家亲”“各族少年手拉手”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了解国家民族政策,学习非遗民俗文化,聆听民族团结故事,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是推进“党建带团建、队建”,充分发挥红色教育资源的激励作用,开展“打卡红色基地”主题团日、主题党日活动,带领各族青少年走进福绵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香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现场教学。截至目前,全区已有3万多名师生参与“民族团结宣传进校园,培根铸魂育英才”主题活动。五是组织福绵区中小学生1920人到玉林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学校开展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对自身、自然和社会的整体认知,养成积极而负责的生活态度。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效衔接,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交流活动为抓手,推动各族青少年美好相遇。一是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指导意见》,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课并印发了《关于开展“弘扬雷锋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的通知》、《关于组织中小学骨干教师观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活动暨小学民族、民俗艺术作品展示比赛的通知》、《关于印发<福绵区“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桂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二是深化拓展跨区域双向交流。组织福绵区第一实验小学与龙州县龙州镇城南新区小学开展帮扶交流结对子活动,与龙州镇城南新区小学党支部、广西民师院外国语学院党委联合开展 “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党日活动;与吴忠市利通区第九小学“云牵手”活动,开展“学习二十大,争做好队员”主题实践活动之“民族团结一家亲 两地学子共传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实践活动,通过研讨交流、实践体验等一系列“沉浸式”互动,促进桂宁青少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手足相亲、共同成长。
三、以实践担当为重点,凝聚同心圆梦的青春力量。一是组织各学校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144场、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85场、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活动22场、拥军爱民主题志愿服务12场、推广普通话志愿服务活动22场,创建了让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文明风尚。二是组织开展跳民族舞、对山歌、多人穿板鞋、抛绣球、剪纸、竹竿舞、五色糯米饭大比拼、民族美食一条街等富有民族特色的“壮族三月三”主题活动。开展了“民族团结我同行 各族师生一家亲”主题活动和“潮聚三月三 和谐在八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通过学科教学和文化熏陶,加强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悟和了解,提升民族认同感。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