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出台《靖西市“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桂在行动”实施方案》,通过讲好靖西故事、唱响靖西声音、展现靖西形象等方式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浸润人心。
注入文旅经济“催化剂”,推动各民族融合发展。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抓手,发挥文化赋能优势和旅游带动作用,依托通灵大峡谷、靖西绣球、壮锦、端午药市等,打造独具特色的产品和县域文旅品牌,以“文旅搭台”实现“经贸唱戏”,将文旅“软实力”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各族游客在靖西得到深度交流。截至目前,全市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同比增长96%,旅游总收入83亿元,同比增长95%。
强化文旅宣传“扩音器”,建设各民族宣传矩阵。陆续推出“贵人游桂”半价游,对外地游客推出“金秋九月惠游季—畅游桂西南”活动门票优惠政策,推出“千粉博主游靖西”以及“靖西人游靖西”旅游优惠活动,鼓励各地游客打卡靖西。同时依托新春民俗文化大巡游、“壮族三月三”、端午药市等节庆活动,打造民俗文化旅游节庆品牌,向游客展现靖西民族团结助推乡村振兴成效。同时与深圳市旅行社协会联合签订靖西边关山水游合作框架协议,举办2023年“七夕”绣球节,靖西市“中秋国庆文化旅游节”,开展最美花灯评选、中秋花灯大巡游活动,让游客体验靖西中秋“拉花灯”传统民俗与热闹隆重的节日氛围,让更多游客了解靖西、走进靖西、爱上靖西。
夯实旅游发展“奠基石”,提升各民族服务质量。为不断提升游客旅游服务体验,成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工作专班,制定相关文件,紧紧围绕“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打造管理水平、旅游品牌、景区质量、公共设施、问题整改“五大提升工程”,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深化行业教育培训,优化行业服务环境,促进旅游业提档升级。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完成旅游重大项目投资24.72亿元,锦绣古镇、绣球城、小城故事、长丰国际大酒店等投入使用,完成鹅泉、旧州景区提升改造,新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3A级旅游景区3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深入挖掘村屯自然、历史、产业、民俗等特点,打造化峒镇八德村、湖润镇新灵村等一批农文旅融合项目,形成具有靖西边境特色的文化景观风景道。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