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贺州市民宗委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现场交流会精神,研究部署落实交流会相关工作。委领导班子和处级干部、各科(室)负责人及直属二层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和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实施旅游促“三交”计划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是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有力抓手,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因地制宜推动计划落地落实。
会议指出,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要求融入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重大文旅活动等,将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融入城市风貌、景区建筑、展陈展示、讲解体验、宣传推广中广泛使用,深刻表达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国家形象,让各族群众在参与体验中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感悟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使旅游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昭平县黄姚镇)—广西省工委革命历史博物馆(钟山县清塘镇)—桂岭红七军整编旧址(八步区桂岭镇)等红色文化资源,重点打造“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广西省工委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旅游品牌。加快建设红色旅游项目,提升红色旅游景区品质,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展红色教育体验活动。深入挖掘、整理、开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遗址遗迹、活态遗产、体验项目,让历史发声、文物说话、民俗传承、风景融情,进一步让各民族游客直观感受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
会议要求,要依托桂粤湘省际边界民族风情、民族文化、特色农业、山水田园景观等区域为重点,推进省际边界乡村旅游集聚化发展。结合乡村旅游、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旅游融合发展试点等工作,整合相关资源资金,打造一批有特点、有吸引力、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的省际边界旅游特色村。要打造一批非遗产特色街区、村镇,开发一批非遗产主题民宿、主题酒店。推动将非遗传习场所、示范基地等保护工作平台纳入旅游线路,推出一批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和体验项目,支持建设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养生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产品项目。要依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实践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游,打造一批旅游基地,不断深化宣传推广,在旅游宣传中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