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崇左市认真贯彻国家、自治区的部署,以“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六大工程为重点,切实增强边境地区发展能力,助力兴边富民。
深入实施强基固边,不断夯实边境发展基础。通过强化要素保障,全面落实高速公路项目配套经费,同时,优先保障高速公路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林地指标,确保项目穿越各类自然保护区、花山风景名胜区的路线选址符合相关规定,对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给予用地保障。目前,大新德天至宁明花山公路建成通车,崇左至爱店高速公路、巴马至凭祥(崇左段)高速公路、G243龙州至凭祥公路等重点交通项目顺利推进,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05公里,形成了“一环六射”的高速公路网,全面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深入实施民生安边,不断增进边境民生福祉。积极筹措资金稳边固边,兜牢边境0-3公里民生底线,2022年崇左市获得自治区陆地边境0-3公里范围内边民生活补助资金31209万元,今年1-3月获得自治区补助资金31577万元。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边民补助资金31651.68万元,惠及宁明、龙州、大新、凭祥等4个边境县市的15个乡镇、63个村(社区)471个自然屯(街)3.18万户、12.55万名居民,有效提高了边境群众的基本生活质量。同时,优化调整特殊群众医保倾斜政策和分类参保补助政策,不断夯实医疗救助制度托底保障功能。2022年,全市医疗救助资金资助困难群众参加2022年城乡居民医保7.74万人,资助金额1542.51万元;全市医疗救助对象住院就医6166人次,住院就医报销6593.22万元;门慢就医54318人次,医疗救助报销1046万元。
深入实施产业兴边,不断推动边境经济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打造一批经济效益良好、带动脱贫效果突出的绿色富民产业,增强边疆地区造血功能。根据森林资源分布,大力推广“坚果+油茶”“坚果+储备林”等复合经营模式,在有限的林地内作“加法”和“乘法”,2022年全市坚果种植面积累计53.15万亩,实现产值5.23亿元,带动7.32万农户户均增收7100元。同时,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基地(园)通过合作经营、土地流转、提供务工岗位等方式,带动脱贫户获得收入。如,凭祥市万垦坚果种植示范基地、吉美梁山坚果种植示范基地等坚果基地吸纳当地农户务工超300人,带动52户脱贫户通过种植坚果增收。聚焦“4+2”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动铜锰稀土新材料、糖及食品加工、高端家居、新型建材4个主导产业和现代出口制造、农副产品及中药材绿色加工2个特色产业体系规模不断壮大。南国铜业成为全市工业稳增长最重要支撑,鑫科精密电子铜带一期、华博先进轻质功能材料一期等19个重点产业项目实现试产投产。龙赞东盟国际林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广西山圩产业园分别获评第二批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自治区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
深入实施开放睦边,不断提升边境开放水平。畅通国内市场和东盟市场循环大通道,扩大与 RCEP成员国的贸易规模,借助RCEP项下带来的外贸出口政策性优势,依托优势产业和空间优势,深化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创新实施边境口岸区域分级分区管控措施,稳定与越南的供应链保障,借助RCEP项下带来的外贸出口政策性优势,依托优势产业和空间优势,对外贸易不断扩大。RCEP生效以来,全国首趟中越班列中药材进口专列经凭祥铁路口岸入境,2022年7月1日,越南百香果获准进口。2022年9月19日,全国首票进口越南榴莲运抵友谊关口岸。
深入实施生态护边,不断筑牢边境生态屏障。深入开展植树造林、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推动生态补偿政策向少数民族聚居区不断倾斜。2022年所辖的龙州、宁明、大新、凭祥4个边境县(市)累计完成植树造林8.41万亩、森林抚育3.5万亩,森林植被大幅增加,有效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森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同时,积极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聚焦左江、明江、黑水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通过开展非法桥梁码头清理整治、“三无”船舶专项整治、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河湖岸线空间管控等水环境治理措施,治理左江沿岸“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改善重点流域水质。2022年以来,全市共排查发现河湖“四乱”问题58个,已全部完成整治;拆除左江流域沿岸非法养殖网箱5000余个,查处非法采砂行为7起。
深入实施团结稳边,不断维护边境和谐稳定。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市各项工作的主线,围绕“四个家园”建设,高效实施“五大工程”,深化“四全创建”工作,创新打造“八个一批”宣教品牌,在全区率先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跨区域实施“三项计划”协作机制,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在维护边关稳定、守护边民平安、促进乡村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