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凤山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喜迎新春为契机,紧扣“三项计划”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注重“三个结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紧扣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春节来临前,凤山县民族小学与云南省景洪景哈哈尼族小学通过线上联谊共植“同心树”。两所学校自联谊后,用直播连线的方式,开展各式各样线上结对交流活动。此次,两所学校千余师生共同参与,共植同心树100余株,增强两地教育资源互补共享、均衡发展、“互助交流”的力度。
二是紧扣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优化完善易地搬迁安置点思源社区、思恩社区、盈通社区、弄郎社区老乡家园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关爱机制,合理照顾多民族家庭风俗习惯,推动2594户各族群众手拉手、心连心组建起互嵌式发展大家庭。春节来临前,各乡镇(街道)干部组织多民族家庭开展系列迎新春活动:组织各民族家庭代表参观县博物馆、政协文史馆 “中华诗词之乡”6个示范点等,共同感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增强各民族干部群众的历史认同感、文化自豪感、奋进责任感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织各民族开展同吃一桌饭活动,一村一场百桌长宴,与各自亲戚一起品美食、唠家常,谈民俗,深入了解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耐心细致宣传讲解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勉励他们坚定地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奋进。
三是紧扣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目标,创新实施“文旅富县+民族团结进步”发展模式,使民族团结、生态秀丽、产业兴旺、文化兴盛、社会和谐相辅相成、相映生辉。春节前夕,全县九个乡镇1个街道相应成立山歌协会,以歌会友,以歌共谱民族团结曲,各乡镇村屯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迎新春民俗活动喜迎八方来客。各村屯在乡级山歌协会的指导下,开展春节山歌擂台赛、专业山歌表演等,用这些原生态春节民俗唤起群众对原汁原味传统民俗的记忆,让广大群众体会浓浓的文化年味的同时,展现凤山醇厚的文化历史和繁荣昌盛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