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贺州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工作思路,探索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一是非遗传承,铸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家园。非遗项目保留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与中华文化基因,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在系统性保护中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让非遗全面融入各族人民现代生活、涵养文明乡风,以非遗方式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贺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瑶族盘王节的保护市,以传承保护为抓手,致力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民族地区调研传承保护情况,实施落地有效的保护措施,为瑶族盘王节的传承和保护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如2023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钟山县两安瑶族乡沙坪村朝踏节(盘王节)”和“昭平县仙回瑶族乡瑶族盘王节暨‘踏歌会’”同时在当地举行,两地不仅有隆重的祭祀盘王的仪式,还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民俗文化展示展演活动,活动现场还充分展示了当地传统小吃和非遗文创产品,为活动增添了不少亮色。节庆期间,“民族团结花盛开,瑶族盛会踏歌来”,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界各族群众,共享瑶族盘王节盛会,绘就了一幅幅民族大团结的美好画卷。
二是民乐进校园,系牢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情感纽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指示要求,该市组织开展民乐进校园活动,以培养青少年儿童文化人才和文艺骨干为重点,激发校园文化艺术创造活力,营造校园艺术氛围,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与传承,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发展。通过民乐进校园活动,贺州市太白路小学成立了少儿民族弓弦乐团,八步区城东实验小学成立了二胡社团。经过勤学苦练,孩子们不负众望,在2023年期末汇报演出上各显才艺,节目精彩纷呈。其中《小星星》、《但愿人长久》、《龙的传人》等一批少儿改编民乐曲目引起全场师生的共鸣,同学们自发一起哼唱,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民乐进校园不仅激发校园文化创造活力,还促进文化互相融合,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新格局,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同时,该市每年定期举办暑期免费开放公益艺术培训班,近年来逐步形成了各族群众心中的“公益文化品牌”,深受广大市民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如2023年7月至8月间该市免费开放公益艺术培训班开设22个班,艺术门类涵盖舞蹈、声乐、器乐、美术、书法、礼仪等,培训人次近5000人次,群众满意度100%。
三是省际联动,打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合作平台。依托桂粤省(区)毗邻市县的区位优势,探索“睦邻互助+N”模式,构建桂粤群众文化联盟合作共建机制,推动贺州“文化东融”战略深度融合,加强群众文化省际合作和业务交流,开拓视野,提高业务水平。2023年7月26至27日,贺州市群众艺术馆与广东省肇庆市文化馆在贺州市开展了群众文化交流活动。在贺州期间,双方就群众文化工作进行深入的交流,同时考察了贺州场馆免费开放公益培训基地、参观了贺州—肇庆少儿美术工艺大赛优秀作品展、黄姚古镇民间文化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服饰传承基地等。通过此次文化交流活动,贺州市与肇庆市在群众文化交流中增进了友谊,双方对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文化品牌活动、民族团结艺术创作、非遗项目的活化、新型文化空间的打造、数字化的建设等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为开展两地群众文化项目合作、文化骨干人员培训等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桂粤两地切实发挥文化和旅游优势,扎实做好贺州与肇庆的群众文化交流,组织开展好民族团结文化交流、人才培训等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把“群众文化活动”促进桂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细、做深、做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更好更多地融入各族群众生活,实现文化资源交流互通,用文艺宣传凝聚起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不断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