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防城港市东兴市通过推动边疆各族群众共建共治,从政治、思想、社会、法治等方面“四维一体”推进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建设,以守好祖国“南大门”为重大历史使命,在固边守边护边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打造“组织强、人心齐、边防固”的边关靓丽风景线,营造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
夯实政治基础,打造坚强固边堡垒。一是当地党委政府大力培育向善向上乡风,将“国门党建”和京族文化传承相结合,组织京族群众以“唱哈”和唱山歌等形式,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守边固边意识。二是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深入实施精品农房工程、精致环境工程、精彩文化工程,将边关风情、东盟、民族特色、民族团结等元素融入乡村风貌提升改造,浓墨重彩绘就村庄美、日子甜的幸福画卷。三是注重把工作能力强表现优秀的年轻人培养选拔进村级班子,先后组建海防巡逻队、安全服务队等治安组织,形成了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参与边疆事务治理机制,筑起了“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村寨就是一个连队、一个村民就是一名哨兵”的守边固防钢铁长城。
夯实思想基础,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在京族三岛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身在南疆,心向北京,名叫京族”的故事一直在京族群众中代代流传,并激励、鼓舞京族群众红心向党、团结奋斗。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京族群众,对党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感恩,家家户户高挂五星红旗,爱党爱国情怀已深深扎根京族群众心中。比如已近古稀之年的京族人骆文芳,家住防城港东兴市江平镇万尾村,40多年来,他坚持在自家门口升国旗,爱党爱国爱红旗,已经成了老人骨子里的一部分,他也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边境线上的老旗手”。
夯实社会基础,营造浓厚创建氛围。京族三岛各族群众携手并肩,共同守护碧海蓝天和绿水青山,围绕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做了大量看得见、摸得着和“润物细无声”的工作,荣获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首批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全国民族乡村振兴试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先后有澫尾村等27个单位、苏海珍等6人荣获市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模范集体、模范个人称号。
夯实法治基础,创新议事协商机制。一是打造村事治理特色品牌,将基层民族事务治理融入社会治理方方面面,打造“哈亭调节”、“族老议事会”等治理品牌,构建居民互动交流、谈心解惑、居家康养的服务平台,促进乡村形成“睦邻·善治·共建”的和谐发展氛围。二是推行“哈亭议事”、“一本正京”会商平台,党员干部担任亭长主持会议,群众积极参与村规民约、乡村治理、资产管理、边境安全等事项讨论和决策,形成了民生民议、民事民管的基层大协商格局,群众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参与协商事务和家乡建设的积极性更高,同时对群众的管理和服务更加容易。三是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民族领域的各种风险隐患,持续把保障各族群众利益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加快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巩固发展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