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百色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党建引领,以“边关党旗红”为载体,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建强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探索边关特色基层治理新途径。
坚持党建引领,建强“大治理”组织体系。在2个边境县(市)纵向建立“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网格架构,设立村屯级网格党支部568个、党小组964个,引导党员冲在一线,带领广大群众、各类志愿服务队参与网格治理,织密“红色网格网”。创建“一结四联”工作机制,组织2个边境县(市)230余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250个村(社区)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围绕组织联建、活动联办、工作联抓、问题联改等目标开展活动,包保指导推动农村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抓党建促振兴工作,汇聚共治力量。
突出自治强基,激发“多融合”民主活力。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制度,组织开展“喝茶议事”“炉边谈话”“乡音乡情”等适合当地村民生活习惯的自治活动近百场次,参与群众超5000人次,激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严格落实“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施清单化管理,对涉及村里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等均落实“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程序进行,持续开展移风易俗“五大行动”,重点整治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赌博酗酒、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对举办婚礼、丧事、满月酒、新居落成等红白事实行每月排查,与村集体“红利积分”挂钩,实现以量化管理提升乡村治理。
强化法治保障,夯实“治之端”平安根基。立足中越边境实际,因地制宜创新探索便民利民、高效和谐的审判模式,打造“边境特色+多民族品牌”的“边境女子巡回法庭”。建立“一庭二室四站+N服务中心”网格化调处平台,深化诉源治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创建“联调+联访+心灵辅导”三合一的家事调解纠纷机制,创设“一点一网一联动”工作机制,妥善处理家事纠纷;通过法小象平台与“乡村振兴”法律服务合作,积极推动法律服务站建设,由平台指派律师作为调解员,通过线上或线下调解矛盾纠纷,确保“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辖区内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有所提升。
注重德治教化,塑造“和美善”的文明乡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每个村建立2-3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卫生、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普及民族宗教政策、科学知识及有利于身心健康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共500余场次及相关民族民俗文化文艺活动60余场。开展典型选树活动,每季度评选推荐一批身边好人、一次道德讲堂活动,每年评选一次善行义举榜,评选表彰一批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美德少年、最美志愿者、岗位学雷锋标兵,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道德模范,通过身边典型的选树活动,将身边好人好事整理上墙,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身边的好人好事、凡人善举引导人、塑造人,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弘扬优良家风,树立文明新风,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好人、培育新风的浓厚氛围。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