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州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族搬迁群众形成“共居、共富、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共维”的良好氛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着力打造共有精神家园。在安置点建设爱党爱国感恩教育长廊、定时播放爱党爱国感恩电影,激发搬迁群众的爱党爱国热情和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强大内生动力;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民族之家、同心文化广场等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各族搬迁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守望相助、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组建同心文艺队和文化团队,充分利用“三月三”等民族传统节日,举办山歌对唱、品尝粽子等各类传统民族体育活动,组织开展戏曲进社区、写春联、文艺演出等各类文化活动50多场次,丰富安置点群众业余生活,增进各族群众之间的感情交流,引导社区各族群众交融共存,增强各族群众“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思想意识。
加强拓展延伸,着力打造共享幸福家园。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区+就业+培训+技能”的互嵌式模式,举办电工、家政、面点等培训,组织搬迁户参加劳动技能培训,确保每个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职业技能。重点建设扶贫产业园,对搬迁户实施全覆盖,落实产业扶贫政策,依托本地赐佳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广泛吸纳各族搬迁群众就业,实现稳定就业2000余人,真正做到“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有就业、稳得住”,切实做到就业拓展延伸。着力打造“五个一”服务延伸平台,即:建立一个党建工作室、一个管理服务中心、一个产业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落实一名帮扶干部,一个健身活动中心,为社区群众提供便利的“一站式”基本公共服务,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管理服务,着力打造共建平安家园。完善安置点村规民约、议事公约,开发多功能“百姓通”APP,实施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社区居民在参与社区管理、建言献策、综治调节、好人好事等方面奖励措施,推行积分兑换超市,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提供保障;在安置点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划分网格片区,把党员编入网格中,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建立“党员责任区”,织密网格,以“格”履职,采取“定人、定点、定时、定责”管理责任制,主动亮身份扛责任,营造“群众有事我来帮”“群众心愿我来办”的浓厚氛围。同时,在安置点提供处理接待搬迁群众办理咨询等服务,及时了解各族群众的需求,化解基层群众矛盾,帮助解决子女教育、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困难问题,切实加强服务管理,努力打造共建平安家园建设。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