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凌云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建设,积极打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建共治社区环境。
坚持党建引领,构筑“共居共学”良好环境。调整充实由党委、政府领导联系社区,分管领导、干部包点社区。建立社区抓创建长效工作机制,将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社区公约、居民守则,融入社区环境建设。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讲好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以融合型社区破题,积极整合社区可利用的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城区建设,推动商品房、公租房、安置房、老旧棚户区改造中,多方征求群众意见。外观设计突显中国元素,融入凌云特色,嵌入中华民族符号、元素、故事,积极创造条件构建各民族共居的社区环境。持续建设好社区民族团结宣传栏、同心文化长廊,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俗知识。优化“同心书屋”和“讲习所”,常态化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让各族群众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就业技能。
凸显文化润心,打造“共事共乐”生活方式。以文化铸魂,全面做好“社区搭台、群众唱戏”,利用社区舞台,积极支持各社区开展评选社区民族团结示范个人、示范家庭、示范楼栋等,营造“嵌入式”典型。坚持“一社区一主题,月月有活动”,常态化在社区开展民族文艺汇演、体育比赛、惠民政策宣传等群众文体活动。吸引各族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全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利用主题活动组织社区群众开展“红色经典诵读”“学唱红歌”“红色故事大家讲”等活动,不断丰富社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学习了党史知识、红色文化。倡导红白喜事邻里相互帮助,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强化民生保障,建设“共建共享”生产模式。发挥社区功能,探索建立“有事好商量”工作室,构建网格化管理、共建合作、志愿服务格局,实现社区事务共治、治安共管的治理体系。建立由社区包点干部、社区干部、驻各社区“两代表一委员”、各族群众代表、“一社区一警”、志愿者、统战对象、司法代表等组成的说事员队伍,形成社区各族群众广泛参与民主平等说事议事的工作模式。把基层党建、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纠纷等纳入说事范围,议题内容涉及邻里纠纷、物业管理、卫生整治、征地拆迁等与群众利益相关事项,确保说事范围全覆盖。推动社区与公安、民政等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确保流入地和流出地双向服务。组织社区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脱贫户(监测户)、退役军人、残疾人和有就业意向群众参加社区“春风行动”、粤桂劳务协作等现场招聘会,并在社区微信群发表就业信息,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就业。确保各族群众安定团结,社区和谐稳定。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