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德保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促进就业创业工作上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同向发力、靶向发力,积极带动各族人民群众就业创业,多措并举为各族群众提供更精准的就业服务,推动各族群众深度互嵌、有机融合、共同发展。
一是“务工服务”稳就业,推动各族群众双向就业创业。坚持把推动东西部双向就业创业作为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的关键举措,支持和鼓励德保县各族群众赴区外就业创业,先后组织专车、专列输送德保籍农民工返岗复工60车次共计2000余人。通过创建“德”就业品牌、“四季引流”服务计划、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等开展送岗服务,以“就业暖心·桂在行动”专项服务为统领,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18场次,邀请用工企业720家参加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9万余个。设立德保县驻粤就业服务联络中心,畅通粤桂两地人社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渠道,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及“德保就业”微信公众号发布用工、政策信息,为赴粤、在粤德保籍务工人员提供优质就业服务。
二是“庭院经济”谋发展,拓宽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坚持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庭院+产业+旅游”模式,以“小庭院、小成本、稳收入”为前提,引导各族群众利用空闲庭院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辣椒、生姜、蛋鸡(或肉鸡)、百香果、食用菌等庭院经济项目,着力打造各具特色、形成体系、小有规模的乡村富农新引擎,让一户户农家小院的“方寸地”逐渐成为产业增效、群众增收致富的“增收园”。今年以来,德保县发展庭院经济农户约3.6万户,实现产值约2亿元。
三是“特色农业”促振兴,带动各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多方带动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导经营主体与农民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采取劳务收益、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等形式,带动5000余户农户发展产业,户均增收1000余元,形成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局面。积极培育“联农带农”的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基地(园)项目113个,带动脱贫户3000余户,不断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发挥“以奖代补”激励机制,持续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脱贫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全年实现特色产业带动脱贫人口增收5000万余元,受益人口达2万余户次,不断激发各族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全面提升产业覆盖率,提高各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率。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