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兴宁区三塘镇那考河社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建设互嵌式社区为契机,奏响“街坊·家”五部曲,各族群众在优美和谐的社区环境中聚居互融、和睦共处,“乐”享美好生活。
谱写“街坊谊家”第一曲,筑牢“党建基线”,促同心同向。打造“党建引领·幸福那考”品牌,推行党员包片责任制,将党组织触角延伸至小区楼栋,社区165名党员分片包栋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促进党建联建,与9个驻区单位、行业、领域党组织及3个民主党派签订共建协议,与广西科技馆等30多家单位开展共建活动,通过组织建设共抓、宣传教育互助、民族文化共享、关注民生互帮等方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共享资源优势打造“那考河港湾”,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红十字基金会驻点各小区为居民提供健康义诊、心理咨询等服务6场,广西科技馆开展“科普进社区”公益科普活动2场。
谱写“街坊宜家”第二曲,描绘“绿色底色”,促宜居宜游。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殷切嘱托,充分利用那考河湿地公园资源,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着力打造那考河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发挥社区河长、“周周巡河”“环保妈妈”志愿服务队作用,常态化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汉族、壮族、瑶族、仫佬族等20个民族的居民在那考河社区安家落户。
谱写“街坊一家”第三曲,织密“文化航线”,促交往交流交融。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加强民族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通过文艺演出、媒体宣传等方式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需要。深度挖掘和传承各民族文化精髓,巧借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精心筹划“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熟人节”等活动6场,各族群众在文化熏陶中不断增进“五个认同”。谋划开办“那考河夜校”,将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纳入课程安排,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谱写“街坊议家”第四曲,守好“法治底线”,促共治共管。建立“镇党委—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三位一体网格体系,按照“(1+1+1+N)×2”配备网格力量,将民族事务纳入全网格管理,全力为各族群众提供政策宣讲、办事咨询等公共服务。设立那考河社区“家务会”,引导各族居民共同投身小区基层治理一线,上半年通过“家务会”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0件、结案率100%,基层治理实现由“搭台看戏”向“登台唱戏”转变。组建“红色物业”和青年志愿服务队,结合“三官一律”进社区活动,多方联动开展社区治理,培育各族群众法治观念,各族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逐步提升,社区辖区的联发尚筑小区获“2023年南宁市红色物业示范点”荣誉称号。
谱写“街坊e家”第五曲,优化“服务专线”,促快办快享。依托“爱南宁”APP 、“优你家APP中海物业”等平台,建立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底数清单,推动就业、社保、救助等数字化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为“服务”加持“智慧”力量。建设智慧小区,以中海华府小区为试点,推广使用访客预约、在线报修等智慧小区平台功能,完善人脸(车辆)识别、智能音柱等智能设备,提供京东智能快递车无接触式配送体验(广西首创试点),让各族群众生活更智能、更便利。推行“居民群众点单、社区党组织下单、党员志愿者接单”的志愿服务模式,聚焦“一老一小”服务需求开展“敬老亲子”“健康服务”“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15次,惠及群众1000余人,形成了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生动局面。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