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崇左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必治边”“强化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等一系列边疆治理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素质队伍迈上新台阶,凝心聚力全面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现代化南疆国门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崇左篇章。
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提升边境地区各族群众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防意识,筑牢安边固边兴边思想根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崇左市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新时代安边固边兴边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不断夯实捍卫边疆安全稳定的思想基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和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创建国门党校法卡山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基层开展“四讲行动”,以宣讲、观影、文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开展主题宣传,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沁润边疆各族人民群众心田。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宣讲工作机制,创新打造“八个一批”宣教品牌,办好“红石榴”讲堂,着重宣传近年来我国在脱贫攻坚、抗疫、科技突破、经济发展等领域重大成果,全面激发各族群众感恩党的情怀和爱国爱家热情。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侵蚀和从事破坏政治安全、社会稳定的活动,确保边境意识形态安全。通过抓实思想教育,有效引导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二、落实差别化区域政策、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提高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崇左市充分利用《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大会战等政策加快补齐边境地区发展短板。实现南宁至崇左高铁建成运营、“县县通”高速公路、“村村通”等级公路,左江黄金水道实现千吨级船舶直通粤港澳大湾区,总投资66亿元的左江治旱驮英水库及灌区工程枢纽和干渠基本完工,投资千亿元的“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项目加快推进。加快打造“321”特色产业体系,先后引进年产值千亿元的南国铜业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川恒“铜硫磷氟”绿色循环产业基地以及投资额、年产值“双百亿”的崇左理文纸业等项目,建成全球最丰富的锰系产品线、全球离子型稀土分离能力最集中的生产线、全国领先的制糖技术和装备。全市工业增加值由2003年的19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34.6亿元,规模扩大16.6倍,年均增长9.2%;规上工业总产值进入广西第二梯队,2022—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速连续两年排广西前列。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组织实施设施农业发展、农村电商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10大工程,大力发展中草药(星油藤)、水果、肉牛、生猪、禽类、食用菌、鳗鱼、坚果、酸菜、八角等10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市产蔗产糖量连续20个榨季位居全国设区市首位,坚果种植和鳗鱼养殖面积均排广西第一,2023年全市一产增加值增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均排广西第一方阵。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上规入统服务业企业从199家增加到794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3年的20.11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260.36亿元,规模扩大11.9倍,年均增长13.7%。重点推进4个边境县(市)和15个沿边乡(镇)公共设施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提高到96.6%、98.8%、93.5%。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甲”医院,全市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达标率高于指标要求4.4个百分点。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通过落实差别化区域政策、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边境地区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跃上新台阶,一条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正在加速崛起。
三、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对边境一线群众特殊照顾和支持,强化边境地区人口和经济支撑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边境地区人口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织牢“点线片面”监测网,全市纳入监测对象6723户22710人,未消除风险户均已落实帮扶措施。全面抓好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粤桂东西部协作等工作,获得广西2022年度市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好”等次,大新县粤桂携手共建百亿沿边产业园案例入选2023年全国东西部协作工作现场会典型案例,天等县就业帮扶车间案例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全面落实边民生活补助等政策,2023年共发放0—3公里边民生活补助3.17亿元、惠及边民12.56万人;边境线0—20公里的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全额补助政策实现全覆盖、惠及边民85万人,让广大边民直接获得“真实惠”,赢得广大边民群众一致好评。抓紧抓实就业帮扶车间培育、创建“零工超市”“归雁计划”等工作,引导边民通过发展互市贸易等增收致富。2023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8888元,增长11.1%,排广西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的6208元增加到2023年的39502元,规模扩大5.4倍,年均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27元增加到17918元,规模扩大8.3倍,年均增长11.4%。通过加大对边境地区的特殊照顾和经济支持,广大边民增收可持续、就业有保障,日子越过越红火,更加坚定守边固边的信心和决心。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