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崇左市着力搭建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丰富教育形式,深化教育内涵,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强化“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一是着力完善教育平台。结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成长地域青少年群体特点,完善培训、教育、实践三个平台,分级分类抓好对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全市各级中小学校开设“茶艺室”“书法室”“棋艺室”“武术室”等中华文化体验主题教室,开发舞龙舞狮文化、剪纸文化、“三月三”文化、天琴文化以及书画、茶艺、壮拳、花山舞、旗鼓舞等中华文化学习体验特色课程26门,组建中华武术队、天琴队、腰鼓队、山歌队等兴趣艺术社团65个,持续打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的“八大学堂”“五朵金花”等校园宣教品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工作成为全区标兵。
二是着力丰富教育形式。利用“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青年志愿者”三支队伍,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融入日常、抓住经常。开展“同上一堂课、共绘一幅画”“民族故事我来讲”“民族知识我来答”“小手拉大手”等交流活动21场次;在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5场次;开展跨区域各类学校交流合作,深化粤桂合作学校对口支援,推进广东江门市对口帮扶崇左市边境地区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开展组团式援边支教工作;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推进粤桂两地学校师生共建共享网络学习空间和交流平台,不断拓展和丰富各族青少年学生交流渠道和载体。
三是着力深化教育内涵。充分挖掘边疆历史文化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在左江花山岩画、崇左市壮族博物馆、凭祥友谊关、龙州起义纪念馆等建成42个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主题的特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精心设置“南疆少年国门巡边”“红领巾护界碑”等200多门研学实践教育课程、30多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研学路线。结合寒暑假、“开学第一课”、“广西三月三”等特殊节点,共同开展了“石榴籽一家亲”同心营14场次;“籽籽相拥 同心筑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示范性主题队日、队课28场次;“广西三月三”系列主题活动暨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活动200余场次;与西藏、新疆少先队员开展“云队课”“书信手拉手”活动专场13场次。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