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柳村位于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防城港市上思县那琴乡北部,全村9个自然屯 336户1459人,其中壮族人口占比99%。近年来,排柳村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在坚持党建引领、提升产业质量、推动文化交流和加强社会治理四个方面,让全村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021年2月排柳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2021年11月排柳村荣获“防城港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排柳村的土地上愈开愈艳。
坚持党建引领,坚定民族团结齐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强化常规宣传。排柳村党总支部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的好声音、好故事,引导全村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在全村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社会氛围,引导各族人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突出主题教育。利用排柳村乡村振兴产业馆、上思县主题党日活动基地百驮屯教学点、红香橙产业园等党建阵地,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群体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趣味知识问答,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开展培训交流。邀请防城港市委党校专家到百驮屯举办民族团结政策法规专题学习班、培训班、座谈会,组织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学习有关党的民族政策,不断提高民族团结凝聚力,排柳村党总支部先后被十大网络合法赌博网站排行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五星级党组织”称号。
提升产业质量,推进各族人民共富裕。排柳村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推手,以产业振兴推动民族团结,提升群众生活水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做好“优”的品质。因地制宜了解适合排柳村土地种植的红香橙苗株,引进先进灌溉系统,将种植红香橙作为排柳村的“一村一品”产业,整合资源搭建规范的红香橙种植基地。2015年以来,短短十年间排柳村共投入上级各项资金累计6680万余元用于引进优质种苗、修建产业路及配套设施等服务红香橙产业。做到“加”的延伸。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建立水果分选扶贫车间和农副产品贮藏冷库,联合上思乐村淘公司等电商企业建立网络销售平台。集资建设村级水果交易集散中心,承接红香橙分拣、清洗、包装等初级加工业务,积极自主经营产业项目。近三年,通过线上销售模式,共助推排柳村果农销售农产品1.2万吨,累计收入超3600万元。做强“融”的配合。发挥党组织链接政策资源的优势,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主体,在水果分选加工车间搭建交易平台,公开选聘职业经理,职业经理带团队入驻进行运转,村委会监督,薪酬按利润的13%分成。引导融入致富能人主动领办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吸纳务工、配股带农,实现了村集体有收益、产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多方共赢。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三年超50万元,全村每户每年均领到一笔分红收入,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推动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齐相融。排柳村加强区域协作,共联共创抓创建,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民族文化保护。深挖排柳村历史典故并建起排柳村村史馆,通过走访村民收集整理壮族传统老农耕工具160余件,不断传承传统民间种植技术和民族传统特色习俗,共享共融民族文化资源,切实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基础。开展民族文化活动。依托农家书屋、党群服务中心、青才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持续深入抓好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理论学习和开展民族文化活动。通过歌舞、壮话快板、小品等形式举办两届“红香橙丰收节”,举办“三月三”百家宴等本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宣传活动,在民族文化活动中增进各族群众幸福感。建立对外交流平台。排柳村与上思县邮政分公司签订红香橙销售推广合作协议,2023年12月参加了中国东盟大健康产业峰会暨大健康产业博览会,积极参加产业对外交流平台,推动民族产业对外学习新技术、拓展销售新渠道,增强文化认同感。
加强社会治理,保障各族利益共发展。排柳村探索建立“民族团结+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不断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为全村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创造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大力改善民生福祉。通过引进项目和资金,不断整治村容村貌,打造了百驮屯、上英屯、哥旧屯、排子屯四个示范工程;围绕红香橙产业示范基地,修建产业路、小型水利灌溉设施、党群活动基地等基础设施;在建设风格上,将民族情与现代创意审美融合,保留“乡愁”记忆,呈现出各族群众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繁荣景象。促进共居共享共乐。在百驮屯设立村民自治“积分兑换超市”,排柳村新党群服务中心装修并投入使用,配套建设好排柳村人才小院,设立集水果采摘体验、鱼塘垂钓、农事教学等休闲娱乐一体的排柳村翠峰采摘园,丰富各族群众的生活娱乐水平。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推动构建由乡党委政府、村屯党组织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等共同组成的联治共同体。排柳村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成立由法官、法律顾问、民警、党员等组成的“调解小组”,并在各个屯统一建立“一约四会”、党员中心户等村民自治组织,大力开展联合法治、联合德治、联合自治等“三联治”活动,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