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县朝里瑶族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谱写了全乡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等各项事业全面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强化党建引领作用,高质量推动民族工作。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把民族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乡、村、屯三级责任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引领作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第一书记夜话”、板凳会等下沉到村屯开展融合促进团结进步、助力乡村振兴等综合性宣传,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工作向基层“神经末梢”延伸,做到用乡音传递党音,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耳入心入脑。加强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形成和完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不断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扎实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屯治理,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提高村民自治水平。成功创建了3个自治区四星级党组织和1个三星级党组织。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发展。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主线,切实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公众号、QQ、微信、抖音、LED显示屏等载体,设置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专栏,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国家民族法律法规及民族基本知识,宣传中央、全区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积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建成乡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娱乐活动中心7个,组建了5个壮剧团和6支民族文艺团队,组织开展中华民族文化进校园、进村屯等活动,通过“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3·16吼敢”歌圩节、瑶族民间文化节等载体,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倡导文明新风,弘扬社会美德,促进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人心基础。先后荣获自治区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自治区第六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广西民间艺术之乡、百色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等称号。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贯彻落实产业、就业、社会保障、乡村建设等帮扶政策。近年来,全乡共修建村屯道路55条,建成桥梁18座,实现凌田二级公路贯乡而过,村村通等级路、屯屯通水泥路,基本形成“外联通、内循环”交通路网,实现县乡村1小时生活圈。积极改善农业灌溉和农村饮水条件,加快农村电网、通信改造升级,实现屯屯有网络、户户通水电。至2020年底,全乡贫困村全部出列,75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的“3个211”产业发展思路,依托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桑蚕、油茶、烟—稻轮作、特色养殖等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各族群众共同致富。全面落实田长制、河长制、林长制等工作责任,耕地面积稳固在7600亩以上,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共建稳定平安家园。依托乡村便民服务中心,落实“一次性告知”,实现“最多跑一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全乡就业、医疗、卫健、养老、民政、残联等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扎实开展平安朝里建设,加强各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提升广大干部群众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借鉴“枫桥经验”“浦江经验”,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分析研判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化解,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基层民族团结工作顺利开展把舵定向。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长效化,推广运用防反诈APP,打击民族资产解冻类电信诈骗等活动,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多次获评“平安乡镇”荣誉称号,全乡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