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富川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目的,以城镇社区为着力点,以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一系列实践探索,不断深化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创造社会条件,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共同建设守望相助和谐家园。
一、推动空间互嵌,促进各民族和谐融居
以建设互嵌式社区环境为切入点,推进智慧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建设,促进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融居。立新社区作为富阳镇新成立发展起来的社区,是富川唯一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共安置搬迁923户3895人,是典型的变“小聚居”为“大杂居”的多民族融合发展社区。社区搬迁人口来自不同的乡镇、不同的民族,有汉族、瑶族、侗族、回族、苗族、仫佬族、水族、壮族、蒙古族等9个民族成份,其中少数民族群众2646人,占搬迁总人口的67.7%。为增强各民族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共融、和谐共居,社区在搬迁人口集中安置中,推动各族群众嵌入式居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嵌入式居住模式。积极打造“民族之家”、“红石榴家园”,健全党组织、居委会、工青妇组织体系,合理布置便民超市、广场、健身场地等公共服务和生活娱乐设施,建设智慧社区、儿童活动中心、图书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功能室,将各族群众“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做实民族团结进步重要支撑,实现各族群众生活融合、思想融合、感情融合、心理融合。立新社区成为全县首批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示范点,获评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二、推动文化互嵌,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全面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文化创新融通,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组建民族舞蹈队,结合春节、“三月三”、端午等传统节日、民族节庆活动,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打造文化共同体。如富阳镇新永社区组建桂剧传习馆,经常性组织活动,各民族在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中,增进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凝聚起各族群众团结奋进的思想共识。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瑰宝,实施“非遗进景区”“文物活化利用”等文化融合工程,打造“明城有约”文旅品牌,在古明城建设六大特色展馆,开展“明城有约”“明城村晚”“明城上灯节”等常态化夜间沉浸式演出,成功打造了集文化体验、市民休闲、夜间旅游、娱乐购物、人文展示为一体的夜色瑶城,年游客接待量超过80万人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良好教育平台。
三、推动经济互嵌,营造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就业环境
结合实施乡村振兴、开展粤桂协作等,建立跨区域劳务协作机制,推动经济互补、产业协作、利益互嵌。加大技能就业机制落实居民就业。各族群众不分你我,共同外出、共同工作、共同致富。比如,立新社区认真落实贺州市“就业吧”平台建设,组织人员对“就业吧”内搬迁群众信息进行逐户核实录入,做到搬迁户就业便捷查询和精准推荐就业岗位。结合实际开展培训,举办搬迁户螺蛳粉技能培训1期,叉车培训班2期,培训人数140人次,另有34名搬迁户参加了养老护理员、中式面点师等培训力争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2023年开发八类公益性岗位安置搬迁群众29人。持续加大粤桂协作工作力度,加大“点对点、一站式”劳务输转力度,推动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023年在立新安置点开展“就业暖心·桂在行动”富川县金秋招聘月易地搬迁专场招聘活动暨粤桂劳务协作招聘活动1场,其他线上线下招聘会38场,累计发放宣传材料17429份。
四、推动社会互嵌,强化各民族和谐稳定社会条件
坚持把社区民族工作融入基层治理之中,从居住生活、就医上学、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推动社会互嵌促和谐。开展“富网数联·川梭善治”行动,广泛吸纳各族群众代表参与社区治理、社区议事等,共同商议社区治理重大事项,让各族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社区通过换届选举,选任不同民族代表担任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党小组长、支部委员、居民小组长、群众代表,成立红白理事会等民间组织,通过多民族议事决策、多民族约定居规民约、多民族群防群治等方式加强民主管理,形成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的良好风尚。同时加强民族法治宣传,提供法律援助,让各族群众互嵌共治,共筑“幸福家”。
五、推动心理互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坚持以伟大精神聚共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以共同理想信念凝心聚魂。深入实施“石榴籽”教育工程,引导社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居民家庭教育、青少年社会教育等全过程,充分利用基层党校、居民讲堂、室内外宣传栏、公众号等宣教阵地,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同时,在社区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新风文明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引导各族群众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并通过“小手拉大手”,使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让各族群众互嵌共学,共育“和谐花”。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