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上思县南屏瑶族乡始终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以建设“五个家园”为有力抓手,积极担当、真抓实干,奏响建设和美宜居瑶乡的新时代华丽乐章。2021年4月荣获2019-2020年度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2年6月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2023年11月获防城港市建设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先行市先进集体,2023年12月南屏瑶族乡党委获评防城港市四星级乡镇党委,2024年10月南屏瑶族乡常隆村百马屯被命名为第五批“广西民族特色村寨”。
纵深推进文化共享,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旗帜鲜明地坚持党建统领全局,主动融入防城港市“万里万山红”特色党建带以及上思县“三纵两横两中心”基层党建格局,全力塑造“党建引领·最美瑶乡”品牌。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11个村级文化大舞台和文化广场的作用,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促进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精心打造6个积分制试点,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教育引导村民自觉摒弃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不良习俗。建设民俗文化博物馆,并以“广西三月三”、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纵深推进产业共富,建设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确保每年粮食种植稳定在1.2万亩、甘蔗种植稳定在1.8万亩。高度重视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依托十万大山的丰富资源和独特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桑蚕、林下种植、山油茶等产业项目,建成种桑养蚕示范基地8个共1100多亩、林下种植中草药示范基地3个共2000多亩、山油茶种植达6000多亩,并打造黑山羊、肉牛和高密度养鱼等水产畜牧示范基地。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引进木片加工厂、制衣车间等企业,引导各村成立劳务公司,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有效拓宽了增收渠道。9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从2018年的57.66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223.09万元,年均增长率达28.69%。
纵深推进团结共生,建设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将南屏瑶族乡146户69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妥善安置到瑶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其中瑶族291人,壮族401人,安置点多措并举,重点从产业配套建设和社会治理两方面着手,积极打造互嵌式“红石榴社区”,每年在瑶福安置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以文化嵌入的方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思县南屏瑶族乡中心小学秉持“壮瑶一家亲”特色理念,积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课程及活动,结合“广西三月三”、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开展民族团结活动,积极助推各族青少年学生互动交往,让学生在每一次穿着精美的民族服饰、品尝民族特色美食、对唱山歌等民俗活动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纵深推进环境共建,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多方筹措资金2761.43万元,在65个村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全面建设和美宜居新农村。扎实推进农村问题厕所整治工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常态化开展村庄保洁工作。深入挖掘十万大山深处的旅游资源,以瑶族成人礼(渡戒)、瑶族婚礼、婚礼服制作等独特瑶族文化和民俗活动为突破口,打造汪门屯“休闲农业”民族特色旅游基地、六细屯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百马梯田休闲农业旅游基地,并成功举办7届“百马梯田丰收节”,吸引了区内外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2023年,常隆村荣获“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称号。2024年,常隆村百马屯被命名为第五批“广西民族特色村寨”。
纵深推进乡村共治,建设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深入推进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南屏实践,创新建立“三级联调”工作机制,累计受理各类纠纷案件226件,调解成功率达100%,成功化解了乔贡村与宁明县持续30年的跨市跨县山林纠纷。始终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及时排查并处置各类安全隐患,长期保持无重特大事故发生,为民族和谐稳定筑牢坚实基础。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