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凭祥市卡凤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建强红色堡垒、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引擎、规范基层治理、促进宜居宜业为重点,全力推进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不断筑牢维护祖国南疆安全的铜墙铁壁,构建共治共享边疆稳定平安家园,助力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取得良好成效。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村”“自治区兴边富民示范村”“崇左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称号。
一、抓管理,育队伍,发挥村党组织领头固边的作用。将“星级化”创建与管理作为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举措,纳入抓基层党建的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明确推进措施,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成效,充分发挥党员团结边民、守边固边的带头示范作用。强化村“两委”班子抓乡村振兴能力,累计参加乡村振兴能力培训共计60人次,实现覆盖轮训。按1:1比例做好力量储备,储备人才7名,制定培养计划,让后备人才参与到日常村务中跟班学习,传承红色精神。通过加强红色教育,广大村民知史爱党,村民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今年发展优秀村民入党3人,并常态化储备入党积极分子6人,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落实党内关怀,定期对村内老红军、军烈属等人员进行走访慰问,进一步促进党群合力,团结党政军警民各方力量,共同守好南疆国门,建设边疆稳定平安家园。
二、建阵地,守初心,传承先烈守卫疆土的红色基因。突出“红旗插上镇南关”的建设主题,整合各类资金,2021年来投入398.96万元持续保护修缮友谊关和法式楼,投入3800万元进行友谊关历史陈列馆陈展,投入370万元建设红色文化主题院落。同时注重在村屯内打造“党建文化长廊”“初心墙”等小微红色景观,实现就近就地扩大红色宣传,有效提升红色文化底蕴,营造浓厚红色氛围。积极宣讲党史国史,结合本土红色文化素材,通过山歌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让千年雄关下的红色故事、历史人物“活起来”。同时积极开展“志愿先锋守我家园”“为界碑描红”等活动,发动党员群众一同巡边防、护界碑、守国门,今年以来实地开展红色教育8次,参与党员群众约350人次,不断厚植边民“有国才能有家”的爱国主义情怀。坚持红色传承为主线,紧扣旅游产业化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红色教育培训、红色观光旅游,促进教育培训与旅游、红色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将红色村庄融入友谊关创国家5A级景区项目建设,在景区内建设红色文化主题院落,加快推进红色革命主题餐厅、红色书吧、红色文创店等项目建设,推动形成集党建教育与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红色文旅研学路线。今年以来,约有300批次5000多人次到卡凤村及友谊关开展研学活动,感受红色村庄魅力,倾听国门教育爱国之声。
三、优服务,扬新风,以高效基层治理维护社会治安。完善“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实行“两委”干部每年遍访联系网格农户制,划分8个网格,40名党员担任网格员,联系农户,推动村干部、党员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畅通便民服务“最后一米”。实行民兵营、团支部、妇联等村级各类组织,每年向卡凤村党组织述职,汇报“为民办实事”落实情况,进一步推动基层服务做优做实。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互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治理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和屯级“一组三会三公开”协商机制,民主商议收益分配、村庄建设、资源管护等事项,并进行矛盾纠纷化解,在各屯同步设立8个议事场所,真正做到“群众事群众议,群众事群众定”。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编写“说得清、听得懂、学得快、记得牢、做得到”的村规民约,将爱国爱党、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尊老爱幼等内容写入其中,使文明新风有明确导向。同时,充分发挥身边榜样力量,评选出24户“星级文明户”,通过公开表彰群众身边典型方式,让群众见贤思齐。卡凤村高效的基层治理模式,有力地团结边疆村落各民族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合力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传播文明思想,高水平推进边疆平安家园的建设。
四、强规划,整村貌,营造和谐宜居的平安村庄环境。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加强县域统筹,构建完善“镇村布局规划+村庄规划”乡村规划体系,完成《凭祥市友谊镇卡凤村村庄规划》编制。同时,加强村内新建建筑物的合规性监督,严格执行房屋风貌、用地等控制性要求,定期安排专人巡查,有效提升村容村貌,持续优化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空间。2021年以来累计实施15个基础设施项目,共计投入约3007.14万元,并完成关隘屯、贯净屯整屯风貌改造工程,持续提升卡凤村的水、电、路、通讯、农户院落等基础设施,以村主干道沿线为主,重点推进村旁、路旁、水旁的绿化亮化建设,打造“三微”,村级组织开展“最美庭院”评比,鼓励群众自发保持房前屋后卫生整洁,打造边关生态绿色风景带。通过机制创新提升工作效能,将村庄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深入开展“门前三包”、积分制、志愿服务等多种活动,优化治理方式,着力引导村民树立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自觉参与村庄绿化美化净化、村内公共环境设施运行管护等工作,进一步健全长效保洁机制,群众主动投工投劳开展环境维护累计8000人次以上。通过打造优美宜居的村容村貌,切实维护各族群众的利益,构建各民族共建共享的村貌治理格局,让村民看得见、享受到平安环境下宜居康寿的家园。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